“特务”进化史:在中国如何变成反面角色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5-10-22

 “特务”进化史:在中国如何变成反面角色

电影《色·戒》剧照

    “特务”是个舶来词汇,由日本传入,一开始它是中性词,无褒贬之分。最初,这个词只是“特殊任务”的意思,如上世纪中国军队中担任警戒护卫任务的精锐部队通常成为“特务连”、“特务团”。“红色娘子军”的正式番号,便是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2师女子军特务连。

    但在长期的国共斗争史中,特务逐渐演变成了反角,他们擅长阴谋诡计,暗杀投毒无所不能,对共产党、民主进步人士凶残狠毒。

    托民国谍战题材影视剧长盛不衰的福,“军统”、“中统”两个特务机构已是尽人皆知。屏幕上的故事足够热闹,也足够虚幻,但大都只将特务最“无法无天”的一面无限放大,却永远不会告诉你前因后果、个中现实。

    最初的国民党“特务”就是一群帮会流氓

    在国民党北伐乃至定鼎南京初期,“特务”还没有实体,秘密活动要依靠帮会组织。只要对上暗语、切口,便能在人员分布上至军政大员、下及贩夫走卒的帮会体系中打开一扇大门,刺探幕后的真相,动员隐蔽的力量。

    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便是运用帮会的著名案例。当时,上海方面由中共控制的工会力量强大,并拥有武装工人纠察队数千之众,自然不肯引颈待戮。国共双方在城中交火,又难免玉石俱焚。

    蒋介石的策略是避开正面对抗,由其特务处长、青帮“悟”字辈弟子杨虎,联络沪上青帮大佬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为其效劳。4月12日当天,三人派出麾下小弟伪装成工会会员,戴着工字袖标成群结伙地冲击工人纠察队驻地,肆无忌惮打砸抢烧、开枪伤人。接着军队便以调解为名,将双方全部缴械,并将事件宣布为工人械斗。事前一天,更是由杜月笙亲自下贴,以碰面商谈要事的名义,将工人纠察队领导汪寿华请到家中,乱拳打昏之后塞进麻袋活埋,造成工人纠察队群龙无首、束手就擒。

    此时,实体的“特务”工作都要由帮会代劳,名词上的“特务”更谈不上褒贬。“四·一二”后,中共紧急成立的决策机构叫做“上海特务委员会”——共产党也有特务。

    军统和中统都是苏联人的学生

    日本军队的情报机构以“特务机关”为官方称呼,在侵华的背景下,“特务”自然而然迅速贬义化。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的情报机构也改以“隐蔽战线”、“地下工作者”自诩,将“特务”变成了称呼对方的专有名词。

    其实,国共两党的情报机构师出同门,都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的学生。苏联为中共培训人员,组建“特科”执行秘密工作;国民党则通过中共叛徒编写教材、担任教员,学习苏联的秘密工作方法。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