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纪实——炸不烂的志愿军钢铁运输线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6-02-04

   智慧与意志的较量----炸不烂的志愿军钢铁运输线(自命题2)

  当我们研究为何志愿军的钢铁运输线炸不烂时,会发现远不是我们想象的所谓靠“人海”去抢修抢运那么简单,影片《铁血大动脉》正好讲述了抗美援朝中,我方铁道兵联合高炮以及空军反绞杀战的传奇故事,该片详细讲述了1951年7月到1952年5月间,志愿军后勤运输部门如何应对美军的绞杀战的过程,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共高效的“危机应对”机制和中共娴熟灵活的战术运用,以及敢拼敢打的勇气和决心。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美国在经历第一次战役的失败后,开始着重轰炸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力图使志愿军陷入无粮无弹的境地,尤其是1951年7月到10月之间着重进行的密集空袭,美方称之为“空中绞杀”战。美国每天出动进千架次的飞机肆意攻击所有的铁路,公路以及桥梁和隧道,使得朝鲜20米以上的桥梁被摧毁,所有的公路,铁路以及车站瘫痪,除了从天而降的炸弹,美军飞机还撒下大量的4角钉阻止夜间行进的车辆,给中共的后勤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得中共运输的物质超过1半损失在路上。在美军的“空中绞杀”战中,共计投下69万吨炸弹,超过二战中空袭日本的4倍,几乎相当于北朝鲜所有钢轨的重量。美军的“空中绞杀”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志愿军的作战行动,东线的杨成武20兵团甚至不能保证2天的口粮,连美军称之为起码的“礼拜攻势”都不能具备,所以反对美方的“空中绞杀”战,成了志愿军任务的重中之重。

  首先中共在应对这场危机时,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决心,甚至不惜拆掉东北铁路钢轨来修补前线的铁路,拆掉黄河上的钢架桥来维修清川江大桥。高效的全民动员能力也使得中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抢修工作,利用美军空袭的间隙,保障物资分段分批放行。多年的征战历练使得志愿军战士训练有素,命令的执行能力极强,可以毫不犹豫的投入到各种艰巨的任务中去。中共的指挥机关也采用灵活的策略应对美军的空袭,改变单一的后勤指挥机关,组成由铁道兵,汽车兵,后勤,高炮,空军共同组成的联合指挥部,用各种智慧的创造,维持着交通线的畅通。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防空哨 美军执行空袭任务的飞机中除了载弹量可达9吨的高空B-29外,还有大量的喷气式F-84,F-80等执行低空任务的战斗机,它们载弹量少,只有2到4个挂点,可挂900kg左右的炸弹,它们的滞空时间短,每个波次空袭都有间隙,于是志愿军抓住这个间隙,设立防空哨,通过鸣枪来报警,引导车辆在空袭的间隙跑路,飞机来袭时引导车辆隐蔽。志愿军后勤部出动了2万余人的兵力建立了各个防空哨,这些防空哨遍布铁路公路沿线,不仅报警还负责清除公路上4角钉,使得中共的汽车运输可以达到1晚上跑120公里的距离。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水下暗桥 美军重点轰炸了一些大的江河上的桥梁,迫使汽车和火车停运,志愿军在抓紧抢修的时候,还在桥梁的附近修1条淹没于水下的桥梁,空中发现不了,车辆可以沿着记号在桥梁上行走,水位刚好不淹没轮子。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简易钢梁 抢修铁路桥时,为了快速铺设铁轨,就在垫好枕木的桥墩上加上简易的钢梁,这样的钢梁拆卸方便,有时候为了迷惑敌机,通车后还主动拆掉,伪装成被炸断的样子。但是这种简易钢梁不能承受重载的车头,志愿军就改变车辆的牵引方式,在桥的两端各有1个车头,这边的车头把车厢顶过去,那边再用车头牵引车厢,桥梁就不用承受车头的重量了,志愿军称之为“顶牛过江”。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简易钢梁

  单向行车 由于敌机空袭的间隙有限,如何利用这短暂的间隙最大限度通过修复的道路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志愿军后勤机关很快就找出了应对办法,就是在约定的时间里,单向行车,比如前半夜一律向南,后半夜一律向北,这样就解决了会车的问题,通行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公路来说,减少了填埋弹坑的土方量,紧急时候架根独木桥,也可以保证汽车的通行。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汽车兵用“独木桥”过弹坑

  上述方法是被动的应对美军空袭而创造的,那么“米格走廊”的开辟和“高炮打游击”的战术运用,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主动的攻击,打防结合的结果。多年的游击战给中共部队提供了很扎实的功底,只有敢打,才有游动的空间,游而不击,必将无处可游。中共没有制空权,不能和高空的美国飞机对抗,但是对于低空的飞机,还是必须狠狠的打击一番的。中共部队最大的优势就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很快,他们就发现美军高空轰炸的命中率仅有5%,低空命中率缺高达70%,迫使敌机不敢低空飞行,就能为地面的交通运输赢得宝贵的修复和通车时间。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