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实杰年轻时的照片,身穿55式常服,佩大校军衔
据广州日报3月8日报道,1949年广州解放之际,一名年轻的解放军军官骑着白马,意气风发地在羊城内奔驰,这段回忆停留在不少广州老人的记忆中。这名当时年仅27岁的解放军军官名叫张实杰。今年3月2日,他在曾经征战过的广州辞世,享年94岁。
“不必献花圈,不发讣告、不搞遗体告别……”一份遗嘱送到家人手中,当晚,在医院十余平方的小房间里,医护人员为张实杰的遗体穿上带着红帽徽、红领章的旧军装,披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家人对他行简单而有力的三鞠躬作为告别,并遵照医嘱将遗体捐给医院,了却这名老军人用遗体为祖国做最后一次奉献的心愿。
虽然张实杰不愿多谈自己的过往,但往事总会不时地出现在离休后的生活中。从20年前开始,他陆陆续续收到的信件或电话,都有着相似的主题,那就是又有某一位曾经一起打仗有过生死之交的战友离世了。高寿的张实杰见证了一名又一名老战友的离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多,每逢此时,他就会更加低落和沉默。
老人寡言,除了在抗战纪念日这样的时候会谈起一两件往事,他把心思放在了家门口的菜地里,香菜、生菜、木瓜、姜……收获多了就分送给大院里的邻居。除此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游历全国,探访战友的纪念碑。北京、吉林、四平、济南、海口,全国各地的许多处烈士纪念碑,都刻着他曾经的战友的名字。他探访了一处又一处,在这些墓碑面前郑重地行军礼。
张实杰的长女回忆,她曾陪同父亲到济南,“他站在战友的墓碑前,表情十分肃穆,由于当时没有带花,他就在路旁捡了几根松枝放在战友的墓碑前。”而旅游过程中,张实杰会回访自己曾经征战过的土地。他的长女回忆:“在九江的一个玩具厂附近,他站在江边指着对面的山对我说,那个山头曾经有很多战友倒下,现在这里办了工厂,有很好的发展,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怀念离世战友 去各地烈士碑前行军礼
“爸爸平时不太话当年,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大女儿回忆,离休后的父亲喜爱在家中摆弄花草,粗茶淡饭,对于自己曾经立下的战功却并不多言。
“白马将军”一说源自广州,1949年,张实杰作为团长率领的解放军部队率先进入广州。广州解放后,张实杰骑着白马在羊城内奔腾的画面留在许多老广州人的记忆中。在史料记载中,他这样讲述了白马巡城:“广州解放之后,我骑着马围着广州转了一圈,想看一下广州和天津哪个大。看了之后觉得还是广州大一些,没法全逛完,就是在人民路、中山路这一带走马观花似的看一看。”
翻开张实杰的生平简历,能看到许多熟悉的战役名称。1938年,年仅16岁的张实杰参加抗日组织,第二年入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山东渤海区反顽、蒲滨、商河等战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山海关、四平保卫战,四平、锦州、天津攻坚战、渡江战役等。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打天津的时候,他左眼受伤,当时随便擦一擦眼角的血,又继续战斗了。”张实杰的长子回忆,父亲当年这个伤口,直到后来眼睛往外突才感觉到有问题,就医发现眼内留有弹片。战争给他的左眼和右腿留下明显的弹痕,身上还有一些旧伤,这些伤疤无言地展示着那段惊险而光荣的征战岁月和这位老将军的戎马一生。
15年前立下遗嘱 以最简方式告别
“不必献花圈,不发讣告、不搞遗体告别,不告亲友、老家,更不设灵堂和挂遗像……”这份朴实的遗嘱落款时间是2001年元旦,当时79岁的张实杰已决定以最简单的方式告别人世。在遗嘱中,他特别提到要捐献遗体。这份手写遗嘱写在一个老旧的红色日记本中,封面写有四句话:“留住历史,留住青春,留住光荣,留给儿孙”。
住院6年时间,张实杰三次进ICU病房,弥留之际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意志力。“呼吸器的管子将爸爸的上嘴唇都压出血痕了,但他依然坚持着,他和病痛的抗争就像当年打仗一样,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屈服。”张实杰的长女感慨道。
在2001年的遗嘱中,他特别谈到遗体的处理,要求家人将遗体就地交给医院,希望能为祖国做最后的贡献,家人就地做简单的悼念即可。
15年后,这份遗嘱付诸实现。今年3月2日晚,94岁的张实杰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医护人员为他的遗体换上了带有红帽徽、红领章的老军装,身上披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只有子女和孙辈来看最后一眼,10分钟匆匆做了最简单的告别。”张实杰的长子表示,当时在医院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见了父亲最后一面。
至亲的子孙后辈,在医院的小小单间里,将心中的挂念和悲痛囊括在了简单而有力的三鞠躬之中。
戎马生涯
1938年,年仅16岁的张实杰参加抗日组织。
1939年,张实杰入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山东渤海区反顽、蒲滨、商河等战斗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山海关、四平保卫战,四平、锦州、天津攻坚战、渡江战役等。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