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名人的最后岁月》一书记述了民国以来34位政界、军界历史名人人生的最后岁月,这些人物既有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伟人,也有蒋介石、何应钦、阎锡山、汪精卫、张作霖等反面人物。本书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未曾释疑的谜案,档案里鲜少记录的空白,值得一读。
精彩书摘:
(三)宋子文的葬礼上为何没有宋氏三姐妹
宋子文长期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离开大陆后,拒不返台居住,被蒋介石圈定为应开除国民党党籍的人,长期滞留美国,客死他乡,其葬礼上没有宋氏三姐妹出现,此中原因何在?
一、秘密使命
1949年的中国,处于一个翻天覆地的转折关头。这一年的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并大踏步向长江以南地区推进。此时,南国的殖民城市香港也并不平静,5月16日下午4点,在夕阳的斜照下,一辆豪华小轿车徐徐驶进启德机场,从车上走下一女三男,为首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行色匆匆,他就是刚从中国行政院长宝座上翻落下来的国民党金融大佬宋子文。此刻,他偕夫人张乐怡、秘书朱光沐、随从胡维达等人,准备赴法国执行蒋介石交给他的一项秘密使命。
宋子文等人迅速登上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很快,飞机缓缓升空,在灿烂的晚霞中向西飞去。宋子文一直愁眉紧锁,心事重重,在他多年担任要职的这个政权行将灭亡的时候,这一离开家园,可能永远也不能回来了,当香港在他眼中渐行渐远的时候,他曾在中国这片国土上经历的种种往事,也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出生在上海一个传奇的家庭,他姐姐宋霭龄、宋庆龄,妹妹宋美龄,被世界上公认为最不平凡的“宋氏三姐妹”,他与弟弟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同样是民国时代响遏行云的人物。
宋子文青少年时期念了几年私塾,后进入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少年班,当他18岁时,被父亲宋嘉树送往美国学习。临行时,父亲告诫他:“要你到美国去,不是让你们去看西洋景,是要你造就成不平凡的人,回来报效祖国。”宋子文带着父亲的嘱托,来到美国,进入哈佛大学学习。1915年,宋子文从哈佛大学毕业,随后往纽约,进入国际银行工作,并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7年,宋子文学成归国,先在盛宣怀经营的汉冶萍公司工作,一干就是6年,直到1923年南下广州,才真正步入人生的坦途。宋子文到广州后,被孙中山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不久,又任命他为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并委以筹备中央银行的重任。1924年8月,中央银行在广州正式成立,宋子文出任第一任行长。
出任行长不久,宋子文面临了人生一次严峻考验。当时,在英帝国主义唆使下,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筹划商团叛乱,盘踞东江的陈炯明也准备配合商团军进攻广州。在危急时刻,宋子文积极为孙中山出谋划策,并迅速将国民政府的全部资金搬到“沃罗夫斯基”号船上,为粉碎商团叛乱做出了贡献。
1925年初,孙中山北上病危,宋子文侍病床侧,并以见证人之一的身份,在孙中山两份遗嘱上签名,随后参加治丧,使之在国民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后,宋子文就任财政部长职务。在此期间,宋子文为争取关税自主、改革盐税统税、建立国家预算、货币废两改元等积极推进,可谓尽力尽责。与此同时,他为建立新的中央银行、控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组建中国农民银行,也立下汗马功劳。“九一八”事变后,宋子文制定抗日经济计划,争取美援,主持全国经济委员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策划币制改革,更是意义重大。“西安事变”之后,宋子文积极参与了蒋介石、陈立夫等人与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接触,受到毛泽东的好评。
抗战开始后,宋子文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财经政策,稳定了国家财政金融,得到了抗日救国人士的普遍赞扬,一些外国驻华使节也称道不已。同时,宋子文还担任了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会长,在加强与世界各爱好和平,反对法西斯的组织和人士联系,争取国际社会同情和援助方面,做出了贡献。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宋子文代表中国在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宣言上签字。1943年1月11日,宋子文又代表中国与美国、英国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随后,中国又与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等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这样,百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基本上废除了。1945年4月,宋子文与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一起到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大会首次会议,并担任第三次全体大会主席,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抗战胜利后,宋子文主持接收敌伪物资事宜,乘机膨胀国家资本和官僚资本,为广大人民所反对,特别是在担任行政院长期间,“开放外汇”,抛售黄金,引发争购黄金风潮,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在一片反对声中,宋子文被迫辞去行政院长职务。此时,人民解放战争已是高歌猛进,在1948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公布的战犯名单中,宋子文赫然上榜,排居第十位。1949年1月28日,中共发言人发表谈话,要求南京政府“必须立即动手逮捕一批内战罪犯”,在领衔的十大战争罪犯中,宋子文名列第二。宋子文的政治生涯,已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飞机在云海中从容穿行,一幕幕往事也在宋子文头脑中迅速闪现,但宋子文毕竟是个政治家,他很快勒住了思绪野马的缰绳,回到现实中来,考虑他此去法国的秘密任务。
宋子文到达法国后,住在巴黎市郊的凡尔赛特里阿农旅馆,每天的活动安排得十分紧凑,但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宋子文在法国的活动不为外人所知,人们只是从蛛丝马迹中进行猜测而已。宋子文赴法前,曾去奉化溪口一趟,与蒋密谈。宋法国之行后,上海俄文报纸《新生活》曾有一段记载:“中国前行政院长宋子文,已在法国和西班牙的边境,替政府首要购置很多别墅和邸宅。他们在法国的尼斯、贝维拉斯等地方,已经购买和租定了一百多所别墅。因为害怕法国可能发生政治变化,以至影响其安全,宋子文又派人到佛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之巴塞罗那附近,购买和租定了25所别墅。”
如果这一报道属实,那么宋子文的法国之行极有可能是为蒋介石筹办流亡地点,当然也有为国民党政权拓展国际空间的考虑。只是后来,国民党中央执委电请蒋氏“打消遁迹远隐之意”,蒋也意识到英、法等国绝非久居之地,再加上陈诚治台后,内外环境有了很大变化,蒋介石才打消远走英、法的念头。正是这种变化,使得宋子文于6月7日接到蒋的神秘电报后,便匆匆离开法国。
二、远走美国
宋子文离开法国,并没有回国,而是直飞美国纽约。在机场上,他受到在美国的大女儿罗烈特、二女儿玛丽珍、三女儿卡德琳及记者的迎接。当有记者问他赴美任务时,宋子文淡然一笑,说:“这次来美系用普通护照,当然为了私事。”这显然是掩人耳目,宋子文是一个不甘政治寂寞的人,他来美负有国民党的使命,那就是争取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
宋子文首先找到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顾维钧,并与顾维钧一起会见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请他组织一支空军志愿队,以挽救国民党军队的败局,陈纳德表示同意,并说,只要有他的“空军志愿队”,国民党军队就可以坚守衡阳一线。
宋子文还频繁与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成员杜勒斯会谈,请求美国予以经济援助,杜勒斯表示赞成其想法,将游说国务院和国会,向国民党提供二亿美元的借款,并向中国派出一个军事代表团。
但形势急转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南下,解放了大片国土,并于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美国国务院表示“坚决停止援华”,这样,宋子文的“陈纳德计划”,“二亿美元援助计划”也就彻底破灭了。在此期间,宋子文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策划“组阁”,眼看国民党政权行将完结,宋子文主张建立一个由归国留美学者组成的自由主义内阁,以挽救当前危局。宋子文之所以积极奔走此事,是因为当时美国政要中,有一部分人欣赏他,希望以宋代蒋,因此,宋子文认为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他”的最好时机。
宋子文在纽约与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顾维钧多次密商,进行筹措,他对顾说:“现在中国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随后,宋子文谈到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认为“军队缺乏斗志和指挥官之堕落是军事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强调,这些将官们已赶不上时代的要求,他们的文化、素养、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许多麻烦,因此,宋子文与顾维钧商议,军事方面,请美国派军队干预,而政治方面,则组织由留美学者组成的内阁。如何组阁呢,宋与顾主张邀集一部分知名、廉洁并且信奉自由主义观念的留美学者,在蒋介石、李宗仁的支持下,组成一个新内阁,并在政府机构中引进若干美国顾问。关于内阁首脑的人选,他们认为胡适最为合适,但估计胡适不敢贸然答应,于是他们还提到吴国桢,又认为吴的威望不足,总之,实在是没有一个好的人选。
随后,宋子文拜访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这位在国民党南京政府如鸟兽散的情况下灰溜溜返国的大使对宋子文的组阁计划十分感兴趣,他们密谈了一个多小时,给宋子文很大鼓舞。由于有了美国人的支持,宋子文即着手草拟了一份新内阁名单,总计50人。这份名单通过司徒雷登转交给美国国务院,美国国务院也颇感兴趣,让司徒雷登明确告诉宋子文,说蒋介石太专横,李宗仁又软弱无力,最好是请蒋介石交出政权,出洋考察。美国国务院的态度令宋子文大喜过望,他按美国人的要求,对那份内阁名单进行重新修改,并希望能变成现实。
但是现实无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他的“新内阁”成为“一枕黄粱”,蒋介石败退台湾,重新视事,使得他取代蒋介石的计划也付诸东流。随着国民党的失败,宋子文在美国的处境也变得难堪起来。很多美国人认为,国民党的失败,应该归咎于它的腐败,于是,美国很多报刊不惜以大量版面,津津乐道地报道宋、孔家族的种种丑闻,美国总统杜鲁门也曾下令联邦调查局对孔、宋财产进行秘密调査,这些,在宋子文心理上造成极大压力,他在惶惶不可终日中度过了1949年。
1950年料峭春寒中,宋子文在曼哈顿公园大街1133号买到一幢豪华公寓,刚刚搬到那儿住下,就收到蒋介石从台湾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报,邀请他迅速返回台湾,“操持政府公务”。这让宋子文面临两难的选择,他考虑再三,拒绝了蒋的邀请。
宋子文为什么不愿返台呢,他有自己的考虑。首先,他对蒋的政权已失掉信心,整个大陆都丢掉了,在一个孤岛上能待多长时间呢?而且美国人已不再支持蒋,认为蒋在台湾不可能坚持一年以上。在此情况下,返回台湾无疑是自寻死路。当时,《纽约时报》曾予以报道:“国民党说,宋子文这位世界上首富之一,宁愿选择辞职,也不愿回到受共产党威胁的小岛。”
其次,他在美国搞过组建“新内阁”活动,有取代蒋之嫌,虽然他与蒋有亲戚关系,但心胸狭小的蒋其他方面尚可容忍,对此类事情是毫不容情的,返回台湾后,蒋显然不会像过去那样信任他了。
第三,宋子文与蒋介石集团中的很多人都有矛盾,他从行政院长宝座上栽下来,就与这些人倒宋有关。这些人随后又提出要宋子文把他巨额财富的一部分捐献给国民党事业。而他到美国后,还是这些人和美国的舆论相互呼应,进行倒宋的“煽情”宣传,在台湾岛内闹得沸沸扬扬。宋子文知道,此时回台湾,这些人是不会放过他的。
基于以上考虑,宋子文抱定一个主张,坚决不回台湾。蒋介石邀请宋子文回台湾,自然有他的想法,他虽然知道宋子文在美国的组阁活动,但现在不是算账的时候,需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蒋介石十分看重宋子文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可以通过宋的活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同时还想从这位世界巨富的腰包中弄些资助。见宋子文并不理睬,蒋介石确实感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一气之下,让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通知宋子文,要求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必须返回台湾,否则注销护照,甚至以“开除党籍”相威胁。
宋子文仍然不愿回台湾,对国民党的最后通牒,他采取一不表态,二不赴台,三不说明原因的“三不”立场,总之,不再理睬蒋介石。一个蒋政权的最大获利者,却在蒋政权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这给蒋介石留下了重大伤痛。在蒋的授意下,1952年10月,国民党在台湾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提出“党内重大整肃案”,要求通过党员登记,对那些不愿回台的国民党员“严加考核,分别去取”。蒋介石考虑再三后,于1953年圈定标准,将一批不愿回台的国民党员开除党籍,在这份被开除国民党籍者的名单中,宋子文排在孔祥熙之后,列第二位。
从被开除党籍的那一刻起,宋子文已意识到,这一辈子不可能回到祖国去了,大陆不可能回去,台湾也去不得,香港是个弹丸之地,去了也没什么意思,只能落魄异国、抛骨他乡了。宋子文在曼哈顿住了不长时间后,即在长岛购买了一套豪华的住宅,通过精细的装修,成为一座宫殿般的建筑,里面藏有大量中国青铜器皿,布置有大量名画,就像一座艺术博物馆。宋子文对此处住宅十分满意,他将在这里度过他的余生。
三、葬身异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子文对政治的兴趣逐渐淡漠。在长岛居住后,他深居简出,交际圈子大大缩小,他在外界的影响也逐渐缩小了。平时读书、看报,偶尔与大陆时代的几个故旧相聚,以打牌消磨时光。虽然生活优裕,但年老孤独,远处异乡,仍感觉十分乏味。
1958年12月11日,已在美国定居9年多的宋子文,终于耐不住寂寞,突然返回香港。虽然当时香港还没回归,但毕竟是祖国大地,宋子文偕夫人张乐怡一踏上香港土地,便感到十分亲切,熟悉的语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都在热情欢迎他这位海外游子。敏感的香港舆论做了大量报道,都猜测宋子文此番返港是否将重新承荷新的使命。
为了消除误解,表明心迹,宋子文破例在私邸设宴,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记者招待会。当日,赴宴的记者有20多位,当消瘦、略显苍老但精神矍铄的宋子文出现在宴会上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宋子文恳切地说:“我在香港有很多朋友,广东方面的,上海方面的,多年未见,十分想念。我来此就是为了看朋友,并在香港度一个圣诞节,并无其他任务。”
有记者问他是否会去台湾,宋子文沉思一下说:“过了圣诞节,有可能去台湾。”
记者仍穷追不舍,继续问:“返台湾是否有什么新的政治任务?”宋子文倒是回答得直率、干脆,他笑了笑说:“我已是望土之人了,和政治生活已隔得太久了,不准备再搞了。”
宋子文真的是不想搞政治了吗?恐怕并非那么简单。当蒋介石让他回台湾,他一是考虑台湾不安全,二是考虑到与政敌的恩怨。而现在时过境迁,台湾政治、经济日趋稳定,安全已是不成问题,随着岁月的消逝,他的政敌有的已作古,有的年迈体衰,也遭遇日益失势的命运,已经没有能力和兴趣来顾及他了,时间的长河也逐渐冲刷了过去的恩怨。想到这些,宋子文还是想回台湾,他到香港,只是向台湾方面传递信息,试探台湾的反应。
香港媒体报道认为,宋子文计划重返台湾政治可分为三步:第一步以其经济优势,即以一亿美元作为基础出任救济总会会长,取代原任会长谷正纲;第二步进而染指财经界,以重温主掌财经的旧梦;第三步进入蒋氏高层决策中心。但宋子文的三部曲毕竟是一厢情愿,蒋介石正培养太子蒋经国的势力,以便让他接班,岂容宋子文这帮元老派人物重返台湾。因此,便以宋氏过去遭到各方面的不良反应,“目前尚非时机”为由,拒绝了宋子文。
台湾既然不欢迎,宋子文只好于1959年1月12日偕夫人张乐怡,绕道马尼拉返回美国,在长岛这个世外桃源中又开始了隐居式的生活。光阴荏苒,一晃又是5年过去,当宋子文在读书、看报、打牌中消磨余生的时候,突然收到蒋介石让他访问台湾的邀请。因此时宋子文已年近七旬,不可能再造成对小蒋的威胁,而宋在美国高层还有很深的关系和一定影响,蒋介石希望通过宋了解美国是否支持蒋“光复”大陆的考虑,甚至希望通过宋再弄到一些美援。
宋子文虽然知道蒋邀他访台绝非善意,但台湾有他的亲人、朋友、故旧,这对一个多年漂泊异国的老人还是有吸引力的。因此,宋子文于1963年2月偕夫人一道回到台湾。5年前,在香港的宋子文具有强烈的返台参政的欲望,蒋介石不让他回去。现在,返回台湾的宋子文却抱定一个决心,不再参与政治。当蒋介石说明意图后,宋子文一口回绝,弄得蒋宋之间十分不愉快。
宋子文在台北北部蒋氏夫妇的别墅中住了几天,只是与宋美龄叙叙亲情,会见一些昔日朋友,谈谈往事,同时也游览了一下台湾的风光,很快便离开台湾,打道回府了。
1969年2月25日,宋子文的小弟弟宋子安在香港因脑溢血突然去世,宋子文再次来到香港,这是他最后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宋子安是宋家最小的一个弟弟,平时深受大哥大姐们的喜爱,当时,在大陆的宋庆龄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说:“我真难以相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他是我的多好的弟弟,他从不伤害任何人。对于他的猝然去世,我止不住掉泪。”很快,宋庆龄向香港方面发去了唁电。
在宋子安的葬礼上,宋子文看到了宋庆龄的唁电,想到几十年前兄弟姊妹六人亲密相处,而现在却天各一方,咫尺天涯,随着时间的流淌,亲朋故旧逐渐离开人世,自己也已两鬓染霜,风华不再……止不住老泪纵横,百感交集。
从香港参加宋子安葬礼后回到美国,宋子文情绪低落,精神状态极差,他很少言语,常常一个人沉思,当然,生活依然极有规律,读书、看报、打牌、休息,春去秋来,周而复始。宋子文脱离了时代,他也被时代逐渐淡忘。
1971年春天,美国的气温还充满寒意,宋子文忽然萌生雅意,与夫人张乐怡去旧金山访亲会友,想舒展一下多年困闷的心情。4月23日,他们见到了老朋友,时在旧金山广州银行工作的爱德华·尤,老友见面,十分高兴,交谈非常热烈。当晚,爱德华·尤在家里设宴款待宋子文夫妇,并请来一些故交作陪。晚宴上,宋子文面带微笑,边吃边谈话,不时抬起手来,作一些优美的手势,表现出少有的兴致,人们好像又看到了年轻时的宋子文,那个有着绅士风度的儒雅的宋子文。
突然,宋子文停下来,他睁大眼睛,面露惊恐地站了起来,额上沁出汗珠,两手僵直,还没有说出一句话,便扑倒在地。待人们回过神来,扶起宋子文来,他已经死了。没有留下遗言,这走了77年之久的生命之钟,就永远停摆了。后来,尸体解剖表明,一小块食物堵在他的气管里,因呼吸障碍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以77岁的年龄辞世,从当时来看,应该也算高寿,但以宋子文这样一个经过很多风浪,有过许多曲折经历的政治人物,让生命结束在一顿丰盛的晚宴上,却是让人所想不到的。
宋子文逝世后,台湾媒体立刻做了报道,《中央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遗像,并刊载《宋子文事略》,称“宋故院长一生热爱国家,于北伐、抗战与戡乱诸役,或主持政府度支,或折冲于国际垓坫,或主持中央与地方政务,皆有重大贡献”。
台湾当局迅速做出反应,蒋介石派人送了一块题有“勋猷永念”四字的匾额,“副总统”严家淦、“考试院长”孙科等一些官员发了唁电,但引人注目的是,宋子文的大姐宋霭龄在美国,没有参加葬礼,而宋美龄也以中共将派宋庆龄赴美为由,宣布不参加宋子文的葬礼。宋子文倘若地下有知,当会有无尽的遗憾。
宋子文死在美国,尼克松总统礼节性地向蒋介石和宋美龄发了一封唁电云:“他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特别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我们共同的伟大事业所做的贡献,将永为美国朋友们铭记不忘。”
5月1日,在纽约市中心的教堂举行了宋子文的追思礼拜,参加仪式的有宋子文的遗孀张乐怡和他的两个女儿、宋子文的三弟宋子良、宋子文的好友顾维钧、台湾驻美“大使”刘偕等数百人。顾维钧在致辞中称誉:“不论在国内或国际,宋氏的令誉,将永垂不朽!”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外交家,顾维钧特别赞赏宋子文对废除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治外法权及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条约所做的贡献。
宋子文在青年时代,曾是宋氏家族的优秀代表,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热情投入国民革命,赞成国共合作,他坚持民族主义立场,反对外敌侵略,曾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确立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并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争取外来援助,做出过旁人不可取代的贡献。但宋子文的民族主义立场是有特定限制的,当人民大众的利益与他所代表的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发生矛盾时,他就走到了民族主义的对立面,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宋子文的灵柩,曾停厝于纽约州北部的佛恩崖公墓的地下室,据说是“以备将来安葬”。很显然,宋子文至死也没忘记他的祖国,他的故乡,美国再好,毕竟是异国他乡,他当然更希望听海南文昌的椰风海韵,看黄浦江畔林立的高楼,希望有一天叶落归根,这恐怕是他客居生涯的一个最为固执的信念。我们希望宋子文的这一信念最终能变为现实,让他能埋骨桑梓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