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中方却因国家形象、外交观瞻的政治需求,吹皱了一池原本封闭的静水,深深地触动了京城的方方面面。
频频教育促民众思想转弯
1971年夏秋之际,中美两国政府确定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意向,消息传出,立即轰动全世界。中共高层更觉棘手的是,在高调反帝几十年后,怎么能让广大民众的头脑及时转弯,接受“美帝国主义头子”即将来到北京这样的严酷事实。
从当年冬季开始,中方先后开展了3个阶段的尼克松访华内部教育活动,下发多种学习材料,组织宣讲活动,努力平抚党内外的巨大疑虑。高层为此次宣讲活动定义为“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教育”,最早下发的是《毛主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谈话纪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对于尼克松为什么要来中国、我们为什么要让尼克松来等问题有进一步认识,解决一些糊涂思想,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自觉性。”
当时周恩来也多次在内部讲话中提到台湾问题,言语之间给人们的印象,似乎尼克松来京是为了解决台湾统一问题。这多少也淡化了干部群众对尼克松之行的恶感。但转弯并不那容易,不少单位上报了群众在学习活动中自发提出的疑问,有的单位多达100多条,充满了对“美帝头子”突然来京的疑惑和本能排斥。
接待保卫过程多次排演
周恩来作为主事者,在极左思潮泛滥的政治大局下,深知接待工作的超级难度和复杂性。1971年12月初,他以中性的标准制定接待尼克松的总方针:“不冷不热,不亢不卑,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
随着到访日子的临近,重大责任慢慢下移到基层,整个京城也随即呈现紧张的局势。北京市负责尼克松随行人员参观工厂、商店、游览景点的安全问题。按市里的要求,各接待单位纷纷成立10人领导小组,下设思想教育、政治环境、安全保卫、卫生防病等工作机构。各车间也相应成立3至5人的接待班子。仅以北京市第二通用机械厂为例,全厂各级接待队伍人员多达130名。
作为外事接待大户,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党总支多次排演外宾接待保卫的具体过程,并召开全厂职工大会,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搞好这次接待是保卫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一场斗争,要求做到“四不”:不围观,不隔窗观望,不在厂内、楼道内外来回走动,不离开生产岗位。
二轻系统揪出近500危险人物
治安保卫工作成了接待尼克松访华的重中之重,北京市委在此问题上非常强硬,提出几项刚性要求:“对五类分子和其他危险人物逐个做安排,严格控制和防范。参观沿线的各种隐患,都采取预防措施。对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进行普遍检查,订了保管、使用制度,预防意外情况发生……”
在工业各系统中,北京市二轻局是外事接待较为集中的重点部门。局党委下文强调,要百倍警惕,决不让阶级敌人有可乘之隙。经过汇总,确定二轻全系统共有“九种人”(包括地富反坏右)489人,对其中表现不好的30人需严加把控。
实际上,到了1971年尼克松准备来华之际,经过“文革”以来几番“清理阶级队伍”,已大大提高了首都市民的红色净化度。据1968年11月市革委会《关于清理阶级队伍情况的报告》,截至11月13日,全市揪出的各类阶级敌人已达80100人。次年2月20日,市革委会上送中央的报告中称:“到2月底,全市(清理阶级队伍)已揪出9.9万人……”
车间更衣室整出800多平米
到1972年2月,北京全城进入了临战状态。接待单位开始全力打扫自己区域内的厂区、室内卫生,参与人员之多为历年少见。2月20日,市第二通用机械厂党委向市革委会外事组上报说,全厂抽出近千名人员突击卫生环境,共清理运走积土两千余立方米。
有意思的是,在尼克松到访前的一个星期内,各接待单位突然整建车间里的更衣室,理由是不合规格,建筑材料过于简陋,有碍观瞻。北京不少工厂的更衣室多是建设中利用剩余物资随意搭建的,样子破旧,这次市里下令予以全部撤除,重新翻建。有的车间男女更衣室整修后的面积共达800多平方米。
市外事组此时收到基层大量的汇报材料,譬如说沙发、地毯、桌椅等都已布置好,供电线路作了几次检查,室温始终保持在22、23度左右等等。从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相继访华,一直到1973年秋季法国总统蓬皮杜来京,这一连串重磅人物的访问都给北京的社会层面带来许多细微的变化,整个城市的服务功能在调节之后明显有了良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