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根据叙利亚政府与霍姆斯老城内的反对派武装达成的协议,反对派武装及被围困人员在联合国人员的监督下开始分批撤出霍姆斯老城,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市内。国际社会认为,这是朝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2139号决议迈出的积极而正确一步。
在过去3年里,霍姆斯一直是叙利亚的内战中心。那里最早发生反政府骚乱,也是政府军和反对派激烈争夺的重点。如果上述协议能不折不扣付诸实施,就可确保从大马士革经霍姆斯再到北部沿海地区战略通道的安全。叙利亚战场形势发生有利于政府军的转变,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也令许多人对总统巴沙尔刮目相看。
2011年,“阿拉伯之春”风暴席卷西亚北非地区,诱发中东多国发生政治大地震。曾几何时,一些如雷贯耳的政坛元老,如突尼斯总统本 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也门总统萨利赫、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等,不是弃国出逃寄人篱下、被迫辞职成为阶下囚、自动让位扔下烂摊子,就是负隅顽抗死无葬身之地。当这场风暴刮到叙利亚时,大马士革等地抗议浪潮骤起,内战烽火蔓延全国,美欧不仅支持叙反对派,而且向叙政权频频施压,美国甚至发出警告:“巴沙尔必须走人!”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势下,一些观察家预言:叙利亚威权体制走进了死胡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肯定垮台,巴沙尔撑不了多久就会服软认输。
然而3年多过去了,巴沙尔不仅“稳坐钓鱼台”,而且还不时向西方“叫板”。4月28日,叙利亚人民议会议长宣布,巴沙尔已经登记申请为下一届总统候选人。这意味着巴沙尔正在谋求第三个总统任期。在2007年举行的大选中,巴沙尔获得了97.62%的支持率。许多阿拉伯媒体认为,现在只要叙利亚能有效组织选举,巴沙尔再次当选没有悬念。
巴沙尔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叙利亚也成了“阿拉伯之春”的“隔离墙”。虽然内战尚未停息,危机还没结束,巴沙尔的个人命运也不能说完全化险为夷,但比起父辈级的本 阿里等人,巴沙尔在处置国内动荡、冲突甚至战乱,在应对阿拉伯兄弟的落井下石、欧美大国的围攻打压等方面,其手法和韬略无疑要高明许多。
叙利亚局势之所以没有沿着突尼斯、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的轨迹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巴沙尔政权中的核心圈依旧稳固。14年前,巴沙尔子承父业,在维护元老派权威的同时,他审时度势对领导层进行更新换代,对那些忠诚务实、志同道合的新面孔委以重任。巴沙尔倾心打造的这个核心圈,成员多属阿拉维派,对他忠心耿耿。
其二,高度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仍在有效运转。叙利亚是典型的一党执政、党政合一总统共和制国家。以巴沙尔为总书记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组织严密,政治动员和社会整合功能较强。无论是宪法还是复兴党党纲,都确定巴沙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民众对于威权统治的认可甚至崇拜至今没有消除。
其三,叙利亚反对派相对势弱。叙利亚反对派内部矛盾丛生,相互倾轧,分崩离析;而极端化的宗教反对派虽有一定能量,但为多方排斥,最终无法推上台面。随着“基地”组织图谋在叙利亚的发展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问世,美欧和一些阿拉伯国家担心叙将沦为第二个阿富汗, 也减弱了对叙反对派的支持力度。
其四,叙利亚军队建立时间长,训练有素,是中东一支较强武装力量,主要装备来自苏联或俄罗斯。动荡发生后,除少数官兵哗变外,叙军主体仍在巴沙尔和复兴党的掌控之下。在内战相持阶段,政府军作战经验越来越丰富,表现越来越成熟。
其五,巴沙尔在国际上不是孤家寡人。俄罗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都是叙利亚的盟友,它们提供的军事和政治支持,对于打破美欧制裁、延续巴沙尔的执政地位、维系叙利亚现政权的存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