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机正在轰炸重庆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利用其优势的航空兵力对中国各地城乡进行了大面积的无差别轰炸。该书透露,在抗战初期,日军的轰炸遍及中国16个省的275个城市及交通线路,而在相持阶段后,日军对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地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仅就省会城市而言,只有西藏省会拉萨、新疆省会迪化没有遭受日机轰炸,连四川的边陲小城松潘也未能幸免。
而将日军轰炸重庆与轰炸中国其他城市进行比较,其轰炸的频率、强度、时间、影响,以及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日军对重庆的轰炸都制造了对中国城市轰炸的新纪录,重庆也是抗战时期遭受日军大规模轰炸持续时间最长、轰炸次数最多,造成损失最惨重的一座城市。
大轰炸财产损失远远超过官报数据
一直以来,关于重庆大轰炸财产损失的统计结果众说纷纭,目前有两种主要说法,一是来源于1945年8月重庆市政府统计处统计档案,指出1938年至1941年日机空袭损失共计692亿余元(折合成1945年价值);二是来源于重庆市政府1948年2月向行政院赔偿委员会报送的公私财产损失档案,指出价值近64亿元(折合成1937年价值)。
然而,《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一书却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
理由是:这两种数据都是以房屋的损毁或市属机关的损失来折算的,而日本对重庆主城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近七年的无差别轰炸。因此,有关重庆大轰炸财产损失的范围及类型,不仅包括市属机关单位损失,而且包括国民党中央政府驻渝直属各部门及各大行业等社会财产损失,以及城镇、农村居民财产损失。
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最少总额约合法币100亿元(折合成1937年价值)。
“雾都”之称缘于抗战
重庆一直有“雾都”之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说法的确切来源。在该书中,作者通过大量数据、统计资料汇总,提出这一称谓的“坐实”与抗战有很大关系。
书中详细罗列了日机轰炸重庆时期的有雾天数统计表和敌机行动统计表,抗战爆发前的9年,重庆平均每年有雾天为48天,最少之年的1937年仅有23天。而在抗战爆发后日军轰炸重庆的5年间,平均每年有雾天达到129天,“最多有雾天数高达181天。”
“重庆的有雾天数自1938年后,有明显的增进倾向。”该书还提出,这其中有一个原因不能回避,即大量工矿企业的内迁,导致“微尘量增加,此点或为重庆近年雾日与雾时数增多之主因。”
重庆大轰炸比伦敦大轰炸更惨绝人寰
提起二战期间惨绝人寰的城市大轰炸,大多数人会想到伦敦大轰炸。“但实际上,重庆大轰炸在国际战争史上的地位并不亚于伦敦大轰炸。”该书作者潘洵说。
为什么这么说?书中指出日军对重庆大规模的轰炸开始于1939年5月,而德国对伦敦大规模的轰炸开始于1940年8月,重庆大轰炸发生的时间比伦敦早了一年零三个月。
从轰炸持续时间来看,伦敦大轰炸是从1940年开始,到1941年结束,持续9个月。而重庆大轰炸是从1939年开始,到1941年结束,持续3年多,时间更长。
从轰炸的规模看,重庆大轰炸三年时间内,日军出动飞机超过5000架次,投弹近20000枚。而伦敦大轰炸近一年时间内,虽然德军空军共出动4.6万多架次,投弹6万多吨,但强大的英国空军可以对德军进行有效的抵抗。而由于中日两国空军力量的悬殊,保卫重庆领空的中国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力量有限,日军轰炸机在重庆上空肆意横行,因此,日军对重庆轰炸的破坏并不亚于德军对伦敦的轰炸。
大轰炸影响了各国军事战略
日本对重庆的轰炸,虽然打着“攻击重庆市内外军事设施”的旗号,但由于是无差别轰炸,就不可避免地给抗战时在重庆的英美等国领使馆及外侨财产带来损失,每到这种时候,日本便宣称是“误炸”。这也使得各国从对日本的“姑息”和“中立”的立场上调头,开始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
比如,1939年,英国、美国政府陆续对日本发出警告,澳大利亚码头工人拒绝搬运输往日本的货物,加拿大一些工会组织决定禁止钢铁输入日本。1941年8月1日,美国明确禁止汽油输往日本。
与此同时,远东各国也开始给予中国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比如1937—1941年美国给国民政府提供1.7亿美元贷款,并成立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1941年7月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以500架飞机装备中国空军。同时,由陈纳德任指挥官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1941年底,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三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战区。此后,美、英等国相继废除不平等条约,重新签订平等新约,中国国际地位和重庆的国际声誉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