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日本一家玩具公司推出的“阿波罗”登月飞船铁皮电动玩具
喜欢古典铁皮玩具的人,总能从它们身上领悟到比平常人更多的东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品的一些航天题材铁皮玩具,就生动记录了那段风起云涌的太空征程。
早期的火箭玩具造型并不十分准确,许多制造商使用的参考资料还是各种早期新闻照。美苏等大国最早研制的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都是根据纳粹德国研制的V-2导弹进行的,这种导弹外形呈带尖锥的圆柱体,使用液体燃料,尾部有三片稳定用的弹翼。随着后来新闻传媒以及电视技术的普及,火箭玩具的造型才变得更为精准,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最流行的玩具题材。
上世纪60年代,苏联航天科技一路领先西方。这一时期匈牙利出品了一款“月球火箭”铁皮玩具,玩具采用摩擦飞轮作为动力,喷涂精美。玩具的外形表现的就是当时的苏联运载火箭,虽然形象与真正的苏联N-1火箭差距较大,但这件长40厘米的火箭玩具却有一个特别的“绝活”:火箭前行时,前方的天线状探杆碰到障碍物后,会触发弹簧控制机构,火箭立即转入直立状态,同时火箭侧面的舷梯展开,露出里面的宇航员。这在当时是十分新奇的设计,但却并不符合实际:登月火箭只是负责将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此后飞船与火箭分离,最终落到月面的只是飞船中的登月舱。由于制作精良,加上完好的存世品较少,一件完美品相的原品今天价值接近1000美元。
为赶超苏联,美国先后制定并实施“水星”计划和“双子座”计划。1961年5月5日,阿兰·谢帕德乘坐“水星”飞船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人——早在一个月前,苏联人加加林已经升空。1962年2月20日,约翰·格伦乘坐“水星”成为首位在轨绕地飞行的美国人。“双子座”计划更复杂,美国完成了双人飞船长时间飞行、载人交会对接、舱外活动等目标。反映在铁皮玩具上,日本玩具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制作的玩具中,就有不少铁皮玩具明显参照“水星”计划中的单人飞船和“双子座”计划中的双人飞船设计。其中日本增田屋玩具公司出品的一款电动铁皮玩具飞船开启开关后,除了飞船运动、红绿小灯闪烁外,通过钢丝连接在飞船上的舱外宇航员也开始绕轴转动,显然是在模拟舱外行走。虽然玩具上写着Apollo(阿波罗)字样,但从飞船的双人布局判断,这并非“阿波罗”飞船,其原型显然是来自美国 “双子座”双人飞船。
60年代末,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这一时期,日本推出不少电动铁皮玩具火箭,大多参考实施“阿波罗”计划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有的火箭玩具上写着“阿波罗”15(Apollo 15)字样,打开开关后,电池驱动轮子转动,有小灯泡闪动,火箭能前进,撞到障碍物能自动转向,同时火箭侧面的舱门能打开,里面有一个手持摄像机的宇航员一起一伏,十分生动。
上世纪70年代,日本野村玩具公司制造的电动铁皮登月飞船玩具直接拷贝“阿波罗”登月飞船的设计。这一时期日本DSK出品的铁皮玩具登月舱,更是赢得广泛知名度。其造型准确逼真,采用电池为动力,上面印有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标志,舱门能打开,里面有宇航员,宽24厘米。如果留心,你会发现舱体上印有Eagle(老鹰)字样,这恰恰是“阿波罗”11号登月过程中,指挥中心对登月舱的呼叫代号。
1971年,德国Technofix玩具公司还推出过一款“阿波罗”登月情景铁皮玩具。设计这件玩具时,制造方用塑料制成带有地球和月球的地台,地台上有利用发条作为动力的“阿波罗”登月飞船,能环绕地球和月球之间的8字形轨道运行——在交叉点变换方向时需要使用摆杆,这样孩子们就能在飞船的运行中形象地了解到地月旅行的轨道设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