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会见中国特使孔祥熙(左)
蒋介石1942年1月10日日记《本星期预定工作》第一条云:“对德运动倒戈工作之进行。”次日日记《预定》栏第六条云:“派齐焌赴瑞士。”1月14日日记云:“运动德国军队倒戈计划应告知罗斯福总统。”几年前,我沿此线索追寻,查阅藏在美国的宋子文档案、台湾的中德关系档案以及其他资料,终于发现:希特勒上台后,特别在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内部逐渐形成多股反对希特勒的力量,其组成人员为部分军方人士、政府官员和商人,目的在于推翻或暗杀希特勒,建立一个没有纳粹的新德国,和西方世界发展和平关系。1942年,其中一股力量的三个代表性的人物克兰、沙赫特、托马斯曾和中国驻德武官齐焌联系,企图通过蒋介石打通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等人的关系,取得支持和谅解。同年,蒋介石派齐焌作为特使赴欧,联络克兰等人,支持其推翻希特勒的行动。2010年,我曾将有关史实写成专文,发表于《南方都市报》(2010年1月28日)及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当年第三期,题为《抗战期间中德关系的惊天秘密》。文章发表后,受到老友、著名历史学家汪荣祖教授的质疑,他紧接着在《传记文学》发表文章,驳斥拙文。为此,我们陆续各撰二文,展开论战。近年来,我又发现了几项资料,因作补述,以补前文不足。
新发现一,蒋介石要苏联大使潘友新将消息转告斯大林
抗日战争期间,中苏两国结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苏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1942年10月,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奉命回国述职,16日,蒋介石约潘到重庆曾家岩官邸晤谈,讨论两国间的贸易及合办独山子油矿等问题。谈话中,蒋介石表示:“今后贵我两国邦交务求更趋密切,所有两国间一切交涉,务须趋上正轨。”潘也表示:“我两国间只要遇事能开诚相与,则无不可商量解决之问题。”由于潘曾提到此次返国,没有“满意之消息”带回,感到歉然,蒋介石即向潘透露一项绝密消息:德国军中很快即将发生“革命”,要他将这一绝密消息转告斯大林。当时二人对话如下:
蒋:大使称回国无好消息报告政府,余愿趁今日与大使话别之际,赠以最好之消息,即德国内部革命已在酝酿,且很快即将发生。虽其爆发之期,尚不可逆料,但吾人如能努力促成,必可早日实现。此项消息,请面告斯大林先生,暂勿为其他人道。
潘:委座所示德国革命,内容如何,可得闻否?
蒋:此乃极确实之消息,其内容尚不可详告,但已知有军人参加。
潘:余亦知德国政治情势不稳。
蒋:政治不稳,尚易补救,军队参加革命,其势可危。
潘:是否军队反战情绪高涨所致?
蒋:不仅反战而已。
潘:此诚最好之消息。归事谨当面告斯大林先生。倘希特勒能愈早坍台,我民主国即愈快胜利。
由于当年1月,蒋介石已将齐焌派赴瑞士,自3月起,齐焌即陆续向国内通报德国反纳粹人士的活动情况,因此,蒋介石与潘友新所言德国内部革命已在酝酿,显然即指克兰、沙赫特、托马斯等人推翻希特勒的计划。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按照事先拟订的“巴巴罗沙”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同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苏人民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殊死斗争。初期,苏军缺乏准备,仓促应战,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9月底,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1942年5月,德军将战略重点转向南线。7月下旬,进攻斯大林格勒,一度突入市区,与苏军展开巷战,该城危殆。蒋介石在这时将德军内部正在酝酿革命的消息告诉潘友新,要他转告斯大林,对于正在指挥军队与德军进行巷战的苏联领导人和军队来说,自然是一个“最好之消息”。蒋称:“德国内部革命已在酝酿,且很快即将发生。虽其爆发之期,尚不可逆料,但吾人如能努力促成,必可早日实现。”蒋介石所称“吾人”,自然包括中国和蒋介石本人在内,可见蒋对这一正在酝酿的“有军人参加的”“德国内部革命”,所持的是“努力促成”的态度。这和他1942年1月日记所称“运动德国军队倒戈计划”是一致的。同年11月11日,蒋介石日记云:“对德国‘内容’与处理方针,明告罗斯福。”这年1月,蒋介石就曾在日记中表示要将有关计划告知罗斯福,这里所说的是第二次。罗斯福当时是美国总统,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领袖和统帅。蒋日记所称“内容”当指德国内部反纳粹力量的发展情况;所称“处理方针”,当指中国政府的态度与对策。日记对此略而未述,但毫无问题,应是“努力促成”的具体措施。可惜,蒋的日记写得过于简略,没有透露更多的细节。
新发现二,宋美龄向美国政府通报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抵抗极为顽强。至1942年9月底,苏军固守的地段虽然局限于伏尔加河西岸的狭长地带,纵深不到1公里,但德军却一直不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为此,德军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鉴于寒冬即将到来,下令猛攻。11月19日拂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大规模反攻,11月23日,苏军合围德军第六军团全部。希特勒命令德军“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并命令曼施坦因将军率领的装甲重兵集团实施救援,但被苏军所阻。11月26日,蒋介石日记云:
俄国斯大林格勒解围,德军师长以上投降者三人,被俘数万人,此为德军从来未有之败象。而其军部与希特勒意见不一致,其内部必有一日之崩溃,固早在意料之中,如果希特勒倒时,沙赫脱等组织新政府之前,来电要求示余保证其德国之地位时,将如何应之?
斯大林格勒之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当时,这一战役尚在进行中,但是,蒋介石已经从齐焌来电中得知,希特勒强令进攻,而其将领则主张暂取守势,意见分歧,内部崩解,希特勒必将失败。蒋介石由此估计,亲华的沙赫特(沙哈特)等德国内部的反纳粹力量可能乘势而起,成立新政府,届时,将会要求中国政府保证新政府的“地位”。
早在1941年,沙赫特等就在和齐焌的谈话中提出,要求蒋介石委托一人,代表德国反纳粹力量和罗斯福等人联系。1942年4、5月间,蒋介石致电当时在白宫访问的宋美龄,要她向罗斯福“委婉说明”,在德国反纳粹力量推翻希特勒后,能够宽待“新政权”。电称:
据报,最近纳粹对内宣传,常以英、美最近战后政策之种种表示,与前年《大西洋宪章》日形歧异,致使德国各方深恐如无条件投降,英、美长期解除德国军备,监视教育,并主接防德国地方行政等,致一班愿早日推翻希特勒者,均踌躇不前。倘英美坚持此种苛求,则未来德国新政权,宁愿与苏联合作,不愿沦为英美之殖民地等情。为促成德国内部运动起见,此种心理不可忽视。希将此意对美政府委婉说明,加以注意。
此电表明,蒋根据情报,认为当时德国反纳粹力量担心推翻希特勒政权后,英美仍坚持类似“无条件投降”的“苛求”,因此“踌躇不前”,并有“与苏联合作”的可能,蒋因此希望宋美龄向美国政府“委婉说明”,不再坚持原条件,以便消除德国反纳粹力量的顾虑,勇敢行动。蒋此电对英美政策的分析和对德国反纳粹力量的“心理”判断是否准确无误,可以讨论,也都可以批评,但其希望“促成德国内部运动”的意图却是清晰明白的。
宋美龄收到蒋此电后是否立即和罗斯福谈过,文献缺乏,不敢妄断。此际,由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蒋介石估计纳粹力量崩溃之期不远,想起沙赫特等人的嘱托,因此,蒋介石再次电催宋美龄和美国政府联系。12月23日,宋美龄在华盛顿与罗斯福的私人顾问哈里·霍普金斯谈话,广泛讨论对德战争与战后对苏联的政策等各方面的问题。霍普金斯当时参与美国政府和英国、苏联之间的所有重大的战略决策,实际上是白宫的第二号人物,有“影子总统”之称。霍普金斯告诉宋美龄:德国近来拉拢日本甚力。宋美龄遂乘机向其探询:“德国普鲁士之军官可否利用,以图结束战事?”霍普金斯答称:“罗总统诀不愿为此期有任何谈判。”宋美龄这里所称“德国普鲁士军官”,指的正是与克兰、沙赫特密切联系的托马斯等德国军中反纳粹力量。有关事实,具见于宋美龄12月24日致蒋介石的《敬电》中。德国内部的反纳粹力量成分复杂,大部分人系德国军官或政府官员,因此,英国、美国当局都对之持不信任态度。1941年1月,丘吉尔就指示英国外交部,对德国反抗力量“彻底沉默”。霍普金斯对宋美龄所言,说明罗斯福所持态度与丘吉尔大体相同。他们都决心以武力彻底摧毁纳粹德国,不准备举行任何谈判,也不准备利用任何德国内部的反纳粹力量。
荣祖教授先是批评蒋电“实不知所云”,“不切实际,不明底细”,而且大胆假设,宋美龄并未向罗斯福通报此电。他说:“宋美龄是否转达,也没有下文,也未见罗斯福的回应的记录,只能说不了了之,毫无影响。”后又认为,宋美龄的国际知识比蒋介石丰富得多,很可能未将此电送达罗斯福。我当时虽认为,宋美龄不将如此重要的电报转达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因资料不足,未能以有力的证据反驳。现在宋美龄致蒋介石《敬电》的发现,证明宋的确曾向罗斯福的顾问霍普金斯谈过有关情况,表达过利用德国反纳粹军官打败希特勒,结束战争的愿望,希望荣祖教授能够审视此电,重新思考自己的判断。
克兰、沙赫特、托马斯三人一开始和齐焌联系时,就曾明确表示,“德国内部如何解决,一班友人自有办法”,并不期望中国涉入推翻或暗杀希特勒的具体行动,其目的仅在于,通过齐焌,向蒋介石回报,再通过蒋介石,建立和罗斯福等美、英政要的联系,在建立新德国的时候取得其支持和某种承诺。上述资料证明,蒋介石、宋美龄没有辜负克兰、沙赫特、托马斯的希望,确实这样做了。至于是仅做了一次,还是几次,每次的情况如何,则有待于新资料的发现。不过,由于德国反纳粹力量“自有办法”,不希望外人插手,美方对利用德国内部力量一事又没有兴趣,所以,蒋介石自然没有可能更多地做什么了。
荣祖教授在文章中论述德国反纳粹力量“为免战争扩大而推翻希特勒”,“为挽救德国而推翻希特勒”,种种分析,我都曾鲜明地表示同意。我只是想证明,蒋介石确有支持德国反纳粹力量的“企图”,同时也确有部分行动,如派齐焌赴欧联络,要宋美龄向美国政府通报,争取美国支持,以及以三万美金接济“进行要事”的克兰等。如果荣祖教授承认这些,我也就没有必要喋喋不休。荣祖教授曾经很风趣地说过,有登上月球的念头和实际登上月球是两回事。旨哉斯言!没有登上月球而称之为登月人,大谬,但是,有人动过念头,有过某些计划或行动,谓之为起念人,谁曰不宜?反希特勒“三人组合”的发展与结局
克兰、沙赫特、托马斯的“三人组合”持坚定的反纳粹立场。1944年7月20日,德国反纳粹力量在腊斯登堡的希特勒的大本营制造了“狼窝”事件。陆军上校冯·施道芬堡将定时炸弹置于希特勒作报告的会议桌一侧,计划在爆炸成功之后,在柏林的反纳粹分子立即行动,举行政变,接管首都,以贝克大将为国家元首,以戈台勒为总理,建立新德国。然而,由于偶然原因,希特勒仅受轻伤。蒋介石在事变后的第二日,就得知有关消息。在日记中写道:
本周倭阁东条已倒,德国希特勒被刺未死,敌方之命运失败在即,固为可慰,然而敌国败后,我不能自强,则虽胜犹败,究有何益乎?因之焦灼更甚矣!
“狼窝”事件后,希特勒大肆逮捕、屠杀反纳粹人士。沙赫特、托马斯先后被捕,秘密警察本拟将二人杀害,因盟军赶到,三人遂成为美军俘虏。蒋介石闻讯,曾致电宋子文,要宋向美国政府证明,二人均“独持异议,作推翻希特勒运动之重要分子”。有关情况,我在《蒋抗日战争时期中德关系的惊天秘密》一文中已有叙述,兹不赘论。
沙赫特、托马斯和“狼窝”事件有无关系?据旅德学者万惊雷先生研究,沙赫特于1943年初被希特勒解除职务,处于秘密警察的监视中。沙赫特感到危险,切断和反纳粹领袖格德勒的来往。他是“狼窝”事件的知情者,但不是核心策划者,也不在政变后准备成立的新政府成员的名单中。战后,沙赫特在纽伦堡国际战争法庭被起诉,1946年被宣布无罪释放,1970年去世,时已93岁。托马斯则反对暗杀希特勒,主张由陆军进行合法政变,将希特勒及其政府成员逮捕后交国家法庭审判。自1943年之后逐渐脱离反纳粹力量,因此,对“狼窝”计划全然不知。1946年12月29日,在被美军关押期间因重病去世。克兰,在“狼窝”事件前避居瑞士,逃过劫难,1943年曾因“进行要事,需款孔殷”,从宋子文处秘密得到3万美元资助。战后,他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财产赔偿,1957年3月13日被驳回,其理由是:“并不是因为其政治立场,而是因为他与蒋介石大元帅的私人关系而卷入到与希特勒的冲突之中。如果不是希特勒不认同其经商理念,则其完全有可能与纳粹进行合作,所以他不是直接受害者,没有资格要求赔偿。”这显然是当时东德政府的态度。同年,克兰去世。
反纳粹的“三人组合”中,人们对沙赫特、托马斯二人了解较多,关于克兰,则了解甚少。几年前,我曾经给两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德国学者写信求教,均无答复。我也曾请我的助手乘赴德短期进修之便,收集相关资料,但她因不能阅读德文,所得甚少。进一步研究克兰,也许是深入推进、扩展本课题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