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军事报道】据解放军报12月22日报道,原题《青春之火为祖国燃烧》,1983年我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参军,1年后以实习排长身份奔赴前线作战。到了前线后,我一下子进入了一个与后方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些日子里,我同所有的战友一样,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打交道,经历了一次次炮火纷飞,一次次生死离别。在血与火的考验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军人对于祖国的价值和意义变得异常的清晰与现实。在我们执行战斗任务之前,连队的干部们带着全体战士面向首都的方向庄严地敬礼,向祖国说几句话。很多战友在牺牲的时候,嘴里还喃喃地念着:“放心吧,母亲。”“再见了,祖国。”没有一个人讲这话的时候,不是流着泪的。
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我们班有个叫袁育明的同学。最初,他的女朋友对他选择从戎之路疑惑不解,曾多次写信劝他改变主意,甚至发出“最后通牒”。袁育明对她作了这样的答复:“在我心灵的天平上摆着两种爱——一种是对祖国,一种是对你的。我多么希望这两种爱在我的一生中都不缺少。但如果现实一定要我做出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整个砝码加在祖国的一边。”在1985年1月5日的战斗中,袁育明壮烈牺牲。他的遗书中写道:“祖国是我心中沉甸甸的砝码,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去换取她的安宁,我感到光荣和值得。”今年夏天,我专门去看望袁育明的父母。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时,袁育明的这句话陡然在我心里又一次回响起来。
是的,只有置身在纷飞的弹雨中,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一名军人的自豪和荣耀:你的生命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你的青春之火为祖国而燃烧。
时间走到1985年5月,共青团中央、总政治部组织“保边疆、献青春”演讲报告团,邀请前线的英模代表在全国巡回演讲。我有幸被选为这个报告团的成员。演讲报告团先后在北京、长沙、上海、武汉等11个城市进行了70多场演讲,直接听众达30多万人。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这样动人心魄的场面──
在北京大学。演讲会刚结束,同学们潮水般涌上台来,争着让我们在他们的笔记本、学生证甚至手帕上签名留念,每个演讲者都被团团围住,签名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在上海。团市委在文化广场组织了有各界青年参加的万人报告会。一万多个座位座无虚席。汗流浃背的听众没有一个走动,没有一个退场,演讲结束我们离开会场时,青年们把鲜花扔进车里,追着汽车喊我们的名字。
在武汉。当我讲完走出礼堂的时候,有一个小伙子朝我走来,递上一本不算太新的《中国地图册》,托我转交给前线的战友,上面写着:“亲爱的战友,这里是你们亲爱的祖国,这里有你们亲爱的故土。我把她谨献给你,让祖国的中国心和故土上的灵魂永远伴随着你们战斗的日日夜夜。”
……
然而,随着与后方青年的交流增多,我发现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仍然存在着另外的声音。比如有的人曾问,“战士们之所以这么勇敢,是因为有战场纪律吧?”还有的人认为,战士们这么勇敢是不是想立功啊?这让我联想起当时由“潘晓来信”引发的关于人生价值的热烈讨论,和部分人对“年轻大学生张华因救年迈老农而牺牲是否值得”的质疑。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兴起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一些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部分青年人身上蔓延,让不少人由此忽视了对集体道德价值的追求,影响了他们对牺牲、奉献等崇高精神的判断。为了表达这种感受,当北京师范大学马立竞同学在一次座谈会上要求我题字的时候,我在他们的班级日志上写下了“理解万岁”四个字,意思是希望青年大学生透过前线官兵的英雄事迹,真正理解同龄人在前线流血牺牲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前线官兵们谈论“理解”问题,不是为个人乞求“怜悯式的理解”,他们希望得到后方人民在更高层次上的理解,那就是──自己在战场上做出的无私奉献,能够唤起更多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唤起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共同关心我们伟大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腾飞,并共同为之做出应有的奉献。
始料未及的是,经媒体报道后,“理解万岁”这四个字在全社会迅速传播。1998年底,“理解万岁”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起,被《中国青年报》列为改革开放20年最响亮的十句口号之一;2001年初,《人民日报》对中国近百年的口号进行回顾,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共有11句口号入选,“理解万岁”赫然在列。
2008年10月,国防大学公方彬教授在《军队3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与启示》一文中提到:“尤其是伴随一场边境冲突,展开了军地青年的大规模交流活动,由此而来的‘理解万岁’叫响全国,也将部队官兵献身国防的自豪感、责任感强烈地激发起来。”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理解万岁”口号在当时青年人中引起的强烈共鸣。
现在人们使用“理解万岁”这句口号时,多数是表达尊重、宽容和谅解的含义。然而,我深深知道,这句口号凝结着一代军人的青春和生命,是为那场战争中的无数英雄所提,是希望人们用心去感受英雄们的赤诚,真正地理解他们对祖国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
“理解万岁”口号的精神意蕴是抽象的,但它所标记的历史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党政军机关联合举办的老山英雄老山行暨老山精神研讨活动,又见到臧雷、史光柱、安忠文、尹光中等著名战斗英雄。30多年过去了,时代在发展,战争在变化,英雄也在老去,但我坚信,一个理性的民族、一个勇于追求梦想的民族从来都会牢记自己的历史,牢记自己的英雄。因为这里面沉淀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闪耀着我们军队宝贵的铁血基因和优良传统,映衬着一代代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写就的忠诚、牺牲与奉献。这是我们永恒的财富,后来的人们有责任记住它,而智慧的、真正有历史精神的人们则会自觉从灵魂深处去触摸它、感受它,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