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海格力斯”计划:德意大规模海军登录马其他无疾而终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6-05-30

二战期间,德国和意大利曾计划动用大规模海空军兵力在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实施一次登陆作战,消灭岛上的英国海空军基地,以便保障轴心国穿越地中海的海上补给线的安全。为了实施该计划,德意两军进行了长时间的筹备和部署,但由于北非战场形势发生变化,最终取消了这份作战计划。

一个计划 两个名字

马耳他是地中海上的一个岛国,首府为东海岸的瓦莱塔。1942年,岛上的英军包括15个步兵营,约26000人,以及1个独立坦克团,约10辆坦克。瓦莱塔港设有英军海军基地。由于马耳他的英国海空军让轴心国驶往北非的运输船队遭受了巨大损失,占领马耳他被提上了轴心国统帅部的议事日程。

1941年10月,希特勒责成库尔特·斯图登特将军与意大利最高统帅部一起制定进攻马耳他岛的作战计划。在德国,该计划被称为“海格力斯行动”,在意大利,该计划被称为“C3行动”。计划要求德意两国先出动近3万人的空降部队夺取岛上的重要目标,再派出约7万地面部队实施两栖登陆,海空军协同一举夺岛。“海格力斯行动”的进攻日选择在1942年7月中旬的某一天,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轴心国希望有足够时间从前线抽调部队;另一方面是因为希特勒认为意大利海军打不过英国海军,希望做更多准备。

空降部队 精锐尽出

为了实施大规模空降,轴心国调遣了大批运输机和滑翔机,并在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以南40公里处修建了三条滑翔机跑道。

德国空军计划出动的兵力包括:500架“容克”Ju52型运输机、300架DFS230滑翔机、200架较大型的Go242滑翔机、24架Me321滑翔机。DFS230轻型滑翔机可载10人,配备了能缩短着陆滑行距离的制动降落伞,可以在目标附近精确降落。Go242滑翔机可载运23人或1辆轻型车辆。Me321滑翔机可载200名武装伞兵或1辆25吨重的坦克。这些滑翔机计划由He111Z双体滑翔牵引机拖曳。

意大利空军计划出动180架至220架运输机,主要是三引擎的SM75、SM81和SM82。其中,SM75可载24至28人,SM81可载12至14人,SM82可载30至34人。

预定参与行动的空降部队包括一个德军航空师(约1.1万人)、一个意大利伞兵师(约7500人)和“拉斯佩齐亚”机降师(约1.05万人),共约2.9万名空降兵。

“海格力斯行动”空降部队由库尔特·斯图登特指挥。他曾于1941年4月筹备并执行了针对克里特岛的空降突击行动,但那次行动因筹备仓促以失败告终。为了顺利实施“海格力斯行动”,斯图登特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精心准备。由于德国空军派出侦察机对马耳他岛进行了详细的航空侦察和测绘,轴心国部队对岛上的英军防御阵地了解得既全面又彻底,几乎对每一个工事、炮位和防空火力点都进行了仔细标注。

 

战役关键 抢占海滩

“海格力斯行动”两栖突击力量由7万意大利部队组成。他们将在马耳他岛南部的两个登陆点实施两栖登陆,其中主力部队在法马戈斯塔登陆,另一个登陆点为拉纳卡。

根据计划,空降部队首先于进攻首日的下午空降登陆,占领选定的登陆海滩制高点,之后的午夜时分,两栖攻击部队主力开始登陆。第一波攻击部队主要来自“弗留里”步兵师(约1万人)和意大利第30军的“里窝那”步兵师(9850人)。后续部队主要由来自意大利第16兵团的部队组成:包括“阿西耶塔”步兵师(9000人)、“那不勒斯”步兵师(8900人)和附属炮兵(3200人),以及部分第10装甲团(3800人)。

两栖部队的运送任务将由各种客轮、渡轮、运输舰、登陆艇等负责。为此,意大利海军调遣了大量军用和民用船艇。由于缺少登陆艇,意大利造船厂还安排生产了MFP型登陆艇,到1942年7月,意大利共生产65艘。这种排水量220吨的登陆艇,每艘可运送200名武装步兵,或3辆中型坦克。此外,还有大量德国登陆艇运送到意大利。

按照作战计划,主力两栖攻击部队和后续部队的登陆行动时间只有2天,要想按时顺利完成登陆,就必须迅速占领马尔萨什洛克湾的海滩,只有这个海滩可以让大型装甲部队和大吨位补给迅速运送上岛。

战局生变 计划搁浅

1941年11月,拥有约350架战机的德国第2航空军进驻西西里岛,在意大利空军80架战机的配合下,对马耳他进行了持续轰炸,一个月投弹7000吨。英军在岛上的防御体系被压制。意大利海军的蛙人也成功袭击了埃及亚历山大港,重创那里的英军地中海舰队。

从1942年4月21日起,由于苏联前线的需要,德国第2航空军开始撤离西西里岛。5月26日,轴心国在利比亚发动进攻,6月21日托布鲁克投降。受攻克埃及的前景所鼓舞,隆美尔改变初衷,劝说希特勒放弃“海格力斯行动”,将更多的兵力和物资集中到埃及前线。此后,随着大量空军和地面部队被用于支援隆美尔攻打埃及,可用于“海格力斯行动”的兵力不足,行动计划一推再推,最终无疾而终。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