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长沙会战折损多少名官兵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6-06-02

 长沙会战有三次 第一次长沙战役(又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湘北会战”,日本称“湘赣会战”),指1939年(民国28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这次战役是继“二战”欧洲大战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

日本为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集中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1939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为司令长官)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了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

至10月9日,中国军队第195师恢复到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军陆续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至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第二次长沙战役(又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指1941年(民国30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

本次会战从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结束,历时一个月、日军于8月中旬起秘密集结 5个师团,30余艘军舰,100余架 飞机,共12万余兵力在岳阳、临湘地区,由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准备再次进攻长沙。日军这次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纵深梯次配置,以第 3、第 4、第6师团主力及第 18混成旅团等部位于岳阳的桃林、西塘、新开塘地区,为第一梯队,直取长沙;第40师团和第33师团的两个联队位于临湘地区,为第二梯队,沿粤汉铁路两侧及长(沙)岳(阳)古道正面进攻长沙。 另外以第6师团的两个联队由忠防、西塘分两路向大云山实施包围,掩护主力部队集中和展开;以第14独立混成旅团从岳阳乘军舰渡洞庭湖向营田以西地区进攻,保障主力攻击部队右翼安全。为确保长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第3、第5、第6战区对当面日军发起攻击,以牵制日军集中;第9战区除用相当兵力在赣北、鄂南、湘北袭扰日军后方外,由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集中12个军33个师,一部在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布防,一部在株洲地区机动, 采取逐次抗击日军进攻;诱日军在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歼灭之。9月7日,日军第6师团两个联队分别由忠防、西塘地区出发,在飞机配合下从东、西、北三面围攻大云山。中国军队第4、第58军各一部英勇抗击。8日,日军占领大云山,9日中国军队反击,日军不支,大部败回大云山以西地区掩护主力集结。18日拂晓,在杨林以西20千米的狭窄地带,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遭中国第4、第58、第20军阻击。19日,日军抵汩罗江北岸,随即分路强渡汩罗江,突破中国军队防线,至21日全部渡过汩罗江,并全速前进。此时浏阳、株洲地区第9战区军队依计划逐次加入战斗。第26、第72、第74军自浏阳方向侧击日军;第10、第37、第79军、暂编第2军从长沙以东正面迎击日军;第4、第20、第58军向日军后方攻击。

至26日,中日两国军队大战于持刀河南岸。

日军第4师团、第13师团一部以捞刀河、石子铺正面进攻长沙,第3师团由渡头市向长沙东南迂回,第6、第40师团及第33师团一部、独立混成第18旅团等部由春华山、永安迂回至长沙以东地区。27日,日军便衣队、伞兵袭入长沙市区,被中国军队歼灭。此时,中国军队将逼近长沙的日军实施围歼。第4、第20、第58军紧衔日军之尾,向捞刀河压迫。 日军在南北夹击下伤亡惨重,粮弹俱缺,被迫于10月1日向北突围撤退。中国军队追击,日军5日渡过汩罗江,8日渡过新墙河,此后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双方形成对峙,基本恢复了战前态势,战役结束。第二次长沙会战历时33天,日军伤亡4.8万余人,被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进攻失利,攻占长沙的计划宣告破产。   第三次长沙战役(或称“第三次长沙会战”),指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1年12月24日,日本第11军出动12万兵力从湖南新墙河南进,第三次长沙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长沙守军由薛岳将军布置兵力,第十军李玉堂将军驻守长沙市区,并在岳麓山布置炮兵部队。国军第四军、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以及九十九军等参加长沙会战,总兵力约30万这次战役中方的统计,国军伤亡28,116人,歼灭日本军56,994人。日方的统计则称伤亡6,000余人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