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广州解放初期的反特大战,凡是上了点年纪的读者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羊城暗哨》,本报也早就揭秘这部被电影界公认为经典之作的谍战大片是以震惊全国的“羊城第一案”为原型的,而如果读者你有耐心跟我一起走进尘封的历史深处,看一看解放初期数千敌特人员和上万土匪潜伏盘踞广州内外的危急形势,翻一翻敌特人员屡屡试图暗杀叶帅的阴谋,以及他们多次叫嚣要让炸弹在广州“响成一片”的威胁,你就会同意,现实中反特大战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绝对远比电影精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屏住呼吸,看看60多年前在广州城内上演的反特大片吧。
惊险
数千敌特暗藏城内
上万土匪盘踞四周
像我们这样的年青一代,一听说国民党特务,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必是年轻貌美的“军统”女谍形象。不过,到底什么是“军统”、什么是“中统”,我以前从没弄明白过。
这次一查资料才知道,原来“中统”的全称是“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两个机构约初创于上世纪30年代初,之后逐步膨胀,到上世纪40年代,直接为“中统局”服务的工作人员就有上万人,而为“军统局”服务的人员更有数万人之多,至于外围人员更以数十万乃至百万计,读者印象中年轻貌美的女间谍,只是这两大特务网络的冰山一角。
我之所以想弄清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特务网络的大体运作,是因为文献中揭示的广州解放初期的敌特人员数量之多,真让我有一点惊讶。据初步统计,当时约有近5000名敌特人员“潜伏”于广东全境,其中暗藏在广州的就有3600多人;至于一般的土匪就更多了,全省总共约4万多名土匪中,有1万多人活跃于广州全城内外。
听一听这些敌特人员组织的反动组织的名称,你就可以明白他们的破坏性了。他们有的组成了“广东敌后暗杀团”,有的参加了“广东突击军”,专以袭击解放军和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暗杀干部为目标,上世纪50年代,很多敌特人员甚至还收到了“暗杀一名部长,奖励黄金十条”的悬赏通告,为之蠢蠢欲动者大有人在。
看到这儿,读者你或许要问了,当时广州怎么会有这么多敌特人员和土匪呢?根据粗浅的历史知识,我觉得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来,1949年2月,国民政府南迁广州,“军统局”和“中统局”随之南下,大量特务和散兵游勇因此云集于此,兵败后有“能耐”逃到台湾去的毕竟是少数;二来广州毗邻港澳,当时的香港可以说是国民党特务的“策划基地”之一,我们通过历史课本熟知的特务头子毛人凤就曾“坐镇”香港,策划了一系列针对广州的爆炸和暗杀活动,这些活动当然也要通过他们在广州的间谍网络完成。
刺杀
叶帅屡成特务目标
暗杀计划环环相扣
刚才我们说了,暗杀是敌特人员“乐此不疲”的活动之一,政府高级干部则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根据党史学者孟红撰文所述,国民党开出“暗杀一个部长,奖励十根金条”的价码之时,正是抗美援朝的初期,心心念念“反攻大陆”的蒋介石觉得时机已到,派出了大量的间谍特务,试图炮制各种“恐怖迷局”,当时的广州市市长叶剑英,就是他们在华南的重点刺杀对象之一。
5年前,本报在纪念广州解放60周年的特别报道中曾提到过,广州解放初期,为提防特务暗杀,叶剑英曾数次搬家,而且每一次都要制定严格的警卫方案。的确,在这一次次搬家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刺杀迷局。比如,1950年4月,国民党特务根据“保密局”的命令,制定了一个详尽的暗杀计划,其中有人负责乘坐汽艇盯梢叶剑英经常乘坐的“珠江轮”,如果时机成熟,就掷手榴弹将轮船炸沉;与此同时,又有人负责潜入叶剑英经常宴请宾客的西园酒家当厨师,趁人不注意在饭菜中下毒;此外,还有特务分子“潜伏”在叶剑英寓所门外,伺机投掷手榴弹。如此“环环相扣”的暗杀方案,在敌特人员看来真是万无一失,后来幸得其中一名敌特人员悄悄投案自首,将计划向公安部门和盘托出,这一阴谋才被彻底挫败,参与暗杀的敌特人员亦被一网打尽。
4月的暗杀阴云刚被扫除,5月,敌特人员又开始行动了。5月31日晚,叶剑英正在广东迎宾馆内宴请解放海南岛的军方将领,院内突然被扔了一颗自制罐头炸弹,爆炸声异常剧烈,幸而没有人员伤亡;6月中,省政府大院内又被扔了一颗炸弹。后来,公安人员经过针对这两起爆炸事件缜密侦查,将制造爆炸的国民党特务机构“内调局”潜伏在广州的一伙特务人员一举剪除。
眼见这两起爆炸事件都没有达到目标,敌特人员又开始策划枪击事件。一日,叶剑英乘车返回住所时,藏匿在路边的特务照着他就是一枪,幸亏司机躲闪及时,子弹才没有击中叶剑英。叶帅短短数月连遭暗杀阴谋,可见敌特人员之猖狂,也可见其处境之险,再翻阅叶剑英出席各种群众集会的老照片,你又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帅的勇敢与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