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川军和晋军为何如此大的差距?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6-08-15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晋军炮兵

熟读抗战史的人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同是地方军阀的武装。但是装备和战斗力却相差极大。川中的老人们说,当年的川军将士,衣衫就是这样褴褛、装备就是这样破旧。他们的步枪多是四川土造的“单打一”,据说其威力“打只土鸡、兔子什么的还能凑合”,连手榴弹都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弹”,在当时的世人眼中就是根本不堪使用的劣质装备。

而阎锡山统领下的晋军则是另一种精神面貌:有商人头脑的阎锡山的经营之下,晋军的服装整齐,器械精良,保障有力。阎军军械来源主要依靠自力更生,是全国所有军阀中唯一能够枪炮自给的一支。以至于阎军将领打仗从不吝惜枪炮弹药,消耗多少回来立马补充多少。到二十年代中后期,山西的军工产品成龙配套,应有尽有,出品甚多,其中火炮的生产主要有仿日三八式75毫米山炮、改进后的一二式75毫米山炮、一三式山炮、一四式山炮、仿德105毫米重山炮、仿德88毫米野炮、82毫米迫击炮、150毫米迫击炮等。到了阎参加北伐时,山西兵工的月产量已经达到山野重炮共35门,迫击炮100门的能力。光是一三式75毫米仿日四一式山炮,到北伐完成时止,就出品了700门之多。晋军与国民军战于晋北时,其炮兵每团编有山炮72门,共编有9(8)个团,这在民国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了。参加北伐时,曾编成36门制炮兵团8个,北伐完成后的中原大战前夕,其炮兵扩充至7个旅,其数量是相当的可观了。全面抗战爆发时候,晋绥军炮兵号称十个团,实际上是九个,番号为第二十一团至三十团(缺二十九团)。炮兵司令周玳,副司令刘振蘅。装备除第二十二团两个营配备射程万米的重炮,第二十三团一个营配备日造四一式山炮外,其余每团配备射程七千米的山西造一三式(仿四一式)山炮三十六门(每连四门)。此外,司令部还直辖野炮一个营,配备日式75毫米口径炮十二门,重炮一个连,配备口径105毫米炮二门,还有一个观测通信大队。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

但是在抗战当中留下威名的地方部队似乎是那些装备、补给并不怎么样的队伍,例如冯玉祥的西北军、李白的桂系等等。这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民国时期,西北军、桂系所属各省经济基础贫乏,人民贫困。这些地方的人打仗似乎不过度依靠装备、后勤,而是靠着一股子血勇之气,没有装备优势就靠一股子不怕死的劲射。例如西北军的大刀队是靠肉搏出名的,桂系拼刺刀精神的也全国有名。而晋军由于山西是相对富足、安稳之地,山西兵似乎缺少一种不怕死的精神,打仗靠装备。

俗话说功夫再好也怕子弹,在内战中无往不利的肉搏战,在抗日战争中就不太灵验了。虽然西北军、桂军顽强的战斗作风依然值得称道,但是在抗战中西北军和桂军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显然战争越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作用就越大,而不怕死的精神就变得作用较小。在同一时期,太平洋战场上号称不怕死的日军被装备精良的美国少爷兵打的头破血流。

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独立的军工生产能力的山西却最先陷落。而缺乏重工业企业(相较山西而言),工业落后的湖南、广西却因地理优势而身处大后方,这是中国抗战的悲哀!假使富裕的山西和工业落后的湖南异地而处。中国唯一能够批量生产火炮的山西兵器工业基地就能源源不断的为抗日战场提供急需的弹药、火炮。而民风彪悍的湖南、广西也就更能为抗战提供大量的优质兵源。

当然山西不可能挪到湖南、湖南也不可能挪到北方。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抗战初期,为什么湖南、广西就发展不出山西那样的较为发达的重工业体系!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