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高级军衔的初步方案中毛泽东为大元帅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6-10-08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评定高级军衔的初步方案中,毛泽东为大元帅。除了后来被授予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外,被评为元帅的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被评为大将的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人。

毛泽东当时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理应被授予大元帅衔,是众望所归。

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5月任中央军委书记,后与贺龙等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创建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1931年底任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指挥红军的反“围剿”作战。长征中,为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战争初期,同毛泽东等转战陕北,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8月,兼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部署、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决战,并指导了北平、湖南、绥远、新疆等地和平解放工作。整个革命战争时期,一直是我党军事工作主要负责人之一。

刘少奇,早年从事工运活动。1934年参加长征,先后任红8军团、红5军团中央代表,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在1935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抗战初期,领导华北地区的敌后抗战。1939年11月进入华中敌后,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领导皖东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任新四军和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政委。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委,同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等领导整编部队,坚持华中敌后抗战,挫败日伪军对苏中、苏北地区的“扫荡”。1943年3月起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期问,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解放战争时期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参与制定夺取解放战争彻底胜利的重大战略决策。

名人传记

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四位原新四军的高级将领,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卓越功勋。所以,授予他们大将军衔也是理所应当的。授衔时,李先念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谭震林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张鼎丞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55年授衔前毛泽东建议:“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都未授元帅或大将军衔,最后确立了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人选。

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十大元帅正符合这个严格的标准。“红军之父”朱德元帅年高德昭,“红军猛狮”彭德怀元帅勇猛刚烈,“红军灵鹰”林彪元帅常战常胜,“军神”刘伯承元帅多谋善断,“贺胡子”贺龙元帅创立源头,“诗人”陈毅元帅能文能武,“政治元帅”罗荣桓元帅军政皆能,“北方帅星”徐向前元帅智勇双全,“儒帅”聂荣臻元帅儒雅忠勇,“叶参座”叶剑英元帅机敏异常。他们的鸿才睿智,垂范后世;他们的盖世功勋,彪炳史册。

1955年我军实行的军衔制,对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很高。这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写到: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对元帅军衔的批准与首次授予权限规定得也很高:元帅军衔,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决定,由国家主席命令授予。

最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

元帅这个地位显赫的头衔,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

元帅一词用于官职名称,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当时是表示对军队中资历、威望和战功最高者“将帅之长”的一种尊重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公元578年的北周宣政元年,宣帝宇文氲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史书中对“帅”的记载,在《左传·宣公十二年》里“命为军帅”和《汉书·赵充国传》“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里的“帅”,都是指军队中的最高级别指挥官,如元帅、统帅。到了隋、唐、五代和宋朝,战时都开始设置元帅职务,而且按其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其中又有“都元帅”、“元帅”、“副元帅”的等级之分。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到了金朝,战时设置元帅府,任命不同级别的元帅,专掌征讨之事。元朝各道、州,凡有军旅之事的地方,则设置都元帅府或元帅府、副元帅府,任命不同名号的元帅,掌管当地的行政及军事大权。明朝,在枢密院之下设置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

元帅一词用于军衔称号,以表示最高军衔,则始于16世纪中叶的法国军队。当时法兰西二世首次授予4名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称号。至19世纪的拿破仑一世,法国先后有44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继法国之后,元帅军衔先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16世纪有日尔曼帝国,17世纪有奥地利、俄国,18世纪有英国,19世纪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纪有苏联、中国、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印度、泰国、朝鲜、蒙古、埃及、苏丹、巴西等国。有的国家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等级。元帅级别设置最多的国家是苏联,设有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主帅、元帅四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元帅区分为帝国元帅和军种元帅两个级别;朝鲜的元帅,区分为元帅和次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的法律文件规定,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两级,只是大元帅设而未授。有的国家还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和空军元帅三种。苏联还在陆军中又区分为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等。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