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张新华肉搏四个日本兵 粉碎敌人偷袭梦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6-10-17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931年冬,福建宁化的一个小村子里,红军的宣传队正在戏台上给乡亲们讲道理。台下,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听得聚精会神。他觉得,句句话都很新鲜,也很有道理。这个小伙子很快就加入了赤卫队,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历经多年战斗,最终成长为了共和国的一名开国少将。他就是张新华。

赤卫队员去参军 母亲连夜缝新衣

那天,戏台上的宣传队不仅讲道理 ,还给乡亲们分发了从地主豪绅那里没收来的粮食、衣物和农具。散会后,乡亲们高高兴兴回了家。只有张新华还舍不得走。

突然,有两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回头一看,原来是刚刚在台上讲话的同志。这位同志就是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者之一的滕代远。

滕代远笑着问他,“老乡,刚才的讲话你听得懂吗?”“听得懂!”张新华急忙回答,“你说穷人不是命里注定受穷的,是被地主豪绅剥削穷的,还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你讲得真好,说得人心里透亮透亮的。”张新华和滕代远聊了很久,革命的理想点燃了这个热血青年心中的火把。

1932年春,红军队伍开到长汀去了,张新华带领村里的青年们成立了赤卫队,当了赤卫队长,继续斗争。

没多久,敌人在凌晨摸着黑来抓赤卫队员,最先包围的就是张新华家。张新华跑到山上躲了起来。结果敌人抓不到他,就抓走了他的母亲,捆着拖了三四里路,差点就死了。张新华溜回家,看见母亲的样子,心里又痛又恨,决定去参加红军,拿枪和敌人斗。

母亲知道留不住他,只要求他等等再走,好让自己为他做两身替换衣服。早春的夜,还有点凉飕飕的,母亲忍着伤痛缝衣服,张新华不忍心,母亲却说;“一夜不睡几更天,一世不睡几十年,有什么要紧,这次缝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替你缝啊!”

三天后,张新华背上母亲准备的小包袱,奔向长汀县参加了红十二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进入红校学炮兵 参加长征先遣队

1934年初,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艰苦阶段,红十二军撤到永丰县整编。时任红十二军36师107团一连副连长的张新华,接到上级通知,让他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习。于是,张新华到了瑞金,开始了军事和政治等课程的学习。

两三个月后,红军在福建沙县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些迫击炮,拨给红校四门,专门组建了一个炮兵连,张新华任七班班长,从此结下了与炮兵的不解之缘。

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张新华得到了教官和学员们的好评。毕业后,到中央军委直属“红星”炮兵营任第三连连长。不久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的漫漫长征路。

长征途中,张新华参加了先遣队,始终走在红军的最前面,有路就探路,没有路就自己开辟路。他们经常是天不亮就出发,沿途多是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山路崎岖,脚下长满带刺的藤蔓,撕坏了绑腿,刺破了脚背。但张新华和他的战友们不畏艰险地前进,先后参加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和突破乌江天险等重要战役,直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肉搏四个日本兵 粉碎敌人偷袭梦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长征中到达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全军辖115、120、129三个师。

1942年,部队得到消息,日军计划前来袭击八路军总部,但不知道具体的时间。时任120师358旅独立团第二团团长的张新华,仍旧保持着在先遣队时养成的习惯,仅带着一名警卫员就轻装走在最前面侦察地形。结果迎面遇到了日本人的一支4人侦察先遣队。

当时天很黑,直到离得很近,张新华才看见日本兵刺刀反射的亮光,心里一惊,但此时想悄悄撤回去报告已经不可能了,这些侦察兵身后肯定跟着前来偷袭的大部队。张新华果断掏出手枪,射伤其中一个日本兵。第二个日本兵立刻朝他开枪,警卫员用身体挡住了子弹,为他争取了时间,他抢过敌人的三八大盖,用刺刀捅死了第二个日本兵。剩下两个日本兵急红眼,冲了上来,但他们都没有张新华灵活。他在壕沟里跳上跳下,闪过敌人的攻击,虽然被刺刀伤到了腰背,但最终还是把剩下的两个日本兵干掉了。八路军大部队听到枪声赶到,很快在壕沟中散开,趁着天黑和地势,将随后到达的日本特种部队全部消灭。

张新华被抬到后方治疗。师长贺龙先批评了他,身为指挥官不应该自己跑到前面去探路。然后又表扬了他,正因他发现了这个侦察队,才粉碎了敌人偷袭的计划。

摆下精巧口袋阵 小豆罗以少胜多

1948年7月,解放战争时期,晋中战役正在紧张进行,张新华任晋绥军区六分区司令员兼十二旅旅长。7月19日中午,张新华忽然接到一封划着三个“十”字的电报,他意识到这是有十万火急之事了,急忙打开,电文大意如下:“张张集团:据谍悉,阎锡山命令驻忻县城三十九师于七月二十日拂晓南撤太原。命你集团军将该敌坚决歼灭,如何部署和使用兵力,立即电告。”

随后,就如何选择和部署兵力,集团军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张新华认为应该将战场放在石岭关以北的小豆罗地区,他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此处敌人据点少,无法增援,三十九师也不容易跑掉。第二,小豆罗山高川窄,南有石岭,北靠大山,只要把敌人装进口袋,爱怎么打就怎么打。第三,敌人想不到我们会回头北上,可以出其不意。张新华说服了大家,并电告晋绥军区。小豆罗,这个巧妙的设伏地点最终促使我军取得了胜利。

第二天凌晨,各部队在小豆罗进入阵地,布置好了一个十分严密的“口袋阵”。张新华随部队火线指挥,屏息等待。等到敌军主力进入伏击圈后,张新华一声令下,三颗信号弹直冲云霄,四面八方的部队同时开火,敌人措手不及,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到第二天黄昏,敌人被全部歼灭,我军仅8000人参战,消灭和俘虏了敌军1.1万余人,创造了我军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和军事教案。

化整为零攻碉堡

拿下太原牛驼寨

1948年10月,张新华随主力部队转战太原城东,12旅编入7纵队,受命攻打牛驼寨。

牛驼寨素有太原东北大门之称,距城5公里,高1258米,纵长8公里,主碉堡是钢筋水泥结构,有3层火口,火力强。守备兵力是一个加强营,装备精良,还能得到太原城内的空军支援。我军攻了两次都没攻下来。张新华和政委交换了意见,决心采取掏心战术,找出薄弱点,钻到敌人核心阵地来个中心开花,从里往外打,先偷袭,再强攻。

10月28日,张新华亲自带着几个侦察兵,剪断铁丝网,趁黑靠近了敌人的碉堡。侦察兵用铁锹挖洞钻进了敌人隐蔽在壕沟里的哨岗,活捉哨兵,问出了碉堡内部的结构和军力部署。张新华得出结论,要想胜利,就得把这个完整的碉堡群肢解开,破坏它们彼此的联系,化整为零。

11月1日零点零分,经过紧张练兵的突击队出发了,每个突击队都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突击组,配备机关枪、手榴弹、马刀等近战工具;第二组是爆破组,配备手榴弹和炸药包;第三组是掩护组,配备机枪、步枪等。张新华宣布,如果我牺牲了,你们这些团长依次做代理人,大家一定要把牛驼寨拿下。

作战很顺利,等到天快破晓的时候,枪声已经渐渐平息。敌人的精良装备没派上用场,我军仅伤亡50余人,全歼了敌军。胜利后,18兵团发通告号召“向12旅学习”!

为新中国练炮兵

保卫福建的安全

建国后,张新华因为自己的炮兵经历,调任炮兵第七训练基地司令员,为国家培养技术兵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调任福建军区炮兵司令员。

当时,为了保卫福建沿海,中国近三分之一的炮兵都集中在这里。由于经常受到台湾飞来的敌机轰炸,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经常是空袭过后,木质的房子被成片烧毁,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张新华下了命令,部队中凡是会点木匠活的,都来帮老百姓盖房子。部队里的军用被褥和帐篷,也拿出来为老百姓遮风挡雨。1958年,张新华调任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1982年9月离休。离休后,张新华仍旧十分关心过去的老战友和家乡的亲人。他对于家乡的记忆好到惊人,一草一木,哪个山头哪条河,他都清清楚楚。只要家乡来人,他就高兴,家乡需要什么,他都愿意帮忙。

“父亲常说,自己是一个穷孩子,是宁化的山水养育了他,是党培养了他。他这一辈子打了大大小小无数的仗,他这辈子就会打仗。他这一辈子都会忠于革命事业,热爱家乡。”张新华的大儿子张建合告诉记者。在儿女们的眼里,父亲勤劳勇敢,为人正直,对他们管教很严,却仍旧是他们心中的好父亲。

张建合说,父亲曾想在去世后回宁化安葬,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叶落归根,后来我们都不敢提老家,怕父亲难过。”2003年,张新华逝世,被安葬在南京雨花台。家人将他的军装赠与了家乡的革命纪念馆,以作纪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