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焊枪36年创独门绝技为国家节约近亿元,成大师专门火箭焊接"心脏"

首页 > 军事新闻 > 中国军情2016-10-18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手执焊枪36年 深山“焊接大师”专为火箭焊“心脏”

在李兵眼里,“想要焊好和焊精完全是两个概念。”

10年前,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承担“神舟六号”发射任务期间,运载火箭一个配套箱体的零部件焊接缺陷,险些让一个价值上百万元的产品报废,更险些影响到总体进度。在不容失守的第二次补焊中,是一名焊工的焊枪,让缺陷成功排除。

这名焊工名叫李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机械厂手工氩弧焊工特级技师。从19岁进厂以来,手执焊枪36年,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绕月探测工程对接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他名字命名的李兵技能工作室,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去年,李兵获评全国劳模。在刚刚结束的四川省首届杰出人物评选中,李兵成为全省18名获此殊荣的人物之一。10月12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李兵。

十年磨剑

深山“焊接大师” 实现毫米级精准焊接

身穿浅蓝色的阻燃工服,深躬着腰靠近操作台,戴上口罩和焊帽,右手焊枪、左手焊丝,李兵手里的工具慢慢挪到操作台上试片的连接处,全神聚焦,按下焊枪控制开关,银白色的弧光亮起,大约20多秒过后,弧光收起,焊接结束。他浅呼一口气,眼睛注视着焊枪和金属熔化的溶蚀,微微点头……这样的工作场景,在过去的30多年,已经化为了平常的每一天,从未间断。

今年54岁的李兵,是标准的“航二代”。小时候随“三线建设”的父母从江苏来到四川大山深处,从此他的人生便烙上了深深航天印记。

19岁进入车间工作。一开始,李兵不属于一线职工。对焊接技术痴迷的他主动申请到一线,拿起焊枪,成为了一名焊工。

我国第一代航天机械焊工是由苏联培养的,当时全国只有7人。其中,就包括李兵的师傅。他坦言,为了向老师傅取得真经,掌握过硬的技术,学艺时,异常刻苦。

他一面虚心向老师傅求教焊接技巧,一面苦练基本功,吃饭的时候,拿着筷子练送焊丝;喝水的时候端着盛满水的杯子练稳定;休息的时候托着砖块儿练耐力;高温下仔细观察金属融化结晶的规律。钻得进去,静得下来。把每个工序琢磨透。从做焊工开始,李兵在贮箱总装焊接这一个工序上,干了整整15年。

多年钻研专业、苦练焊接技艺,如今的李兵,练就心静如水的耐心和毫米级的精准技术,完成了运载火箭数以千计的各类产品焊接工作,产品质量接近零缺陷,成为焊接专业领域的“焊接大师”。

昼夜攻关

“澳星”发射 七天七夜不合眼克难关

长征运载火箭是一个系列工程,它是由无数个零部组件等总装而成。箱体部段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好比人体的肌肤和内脏。如有瑕疵,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李兵所从事的箱体部段焊接工作,就好比一位内外科兼修的“高级医师”,通过自己每一次精准的焊接,守护着运载火箭的“肌肤”和“内脏”完美无瑕。

“管路,就像火箭的心脏,是事关火箭发动机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位。一发火箭,把燃料输送到发动机,需要数以百计的输送管路。1毫米,是一颗小米的直径,也是火箭燃料输送管路壁最薄的厚度。0.1毫米,是一根头发丝的粗细,也是管路对接的间隙宽度。”李兵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数以百计大小不一的管路精准焊接,组合成一个严丝合缝的运输系统,分毫不差,任何一个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一场灾难。

1992年8月14日,中国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成功发“澳星”,标志着中国的卫星发射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从设计到发射,仅有一年多时间。这一年时间里,也浓缩了李兵和团队的心血。李兵回忆说,“澳星”在发射点火后一度突然关机,让人万分揪心。“那段时间我和10多名同事一起,负责火箭贮箱焊接。有一个箱子因损坏需要更换,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又十分紧迫。10多个人,连续干了七天七夜,装配,焊接,装配,焊接,每隔一两个小时,这两个步骤就交替进行,中间只有喝个水、打个盹的时间。经过连续7个日夜的攻关,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20多年前的情景,李兵至今历历在目,“当天下班后,我就偷偷找了一个地方看电视转播,心情就像是首次参加高考的孩子。“国人看到的是骄傲,我们航天人看到的是荣耀。”李兵感慨道,我相信每一个焊接工作者都会非常激动,因为这不仅是对高技能人才的赞誉,更是对焊接专业的高度认可,对弧光中遮盖的无数汗水的肯定。

手执焊枪36年 深山“焊接大师”专为火箭焊“心脏”

对话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奖者

力挽狂澜

一分钟补焊 助力神六成功发射

时刻守护火箭心脏的安全。过去30多年来,李兵先后完成了运载型号各类箱体部段约500多个,为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组网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做出了杰出贡献。

特别是在神舟六号发射任务中,承担重任的CZ-2F运载火箭一个箱体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焊接缺陷。发射任务能不能如期进行,就在于他补焊的那几分钟。

一般焊接完了,由于射线烫伤等非可控因素,会出现气泡。这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是决不允许存在的。必须要抠掉,进行补焊。李兵告诉记者,而补焊要求很高,只有两次机会,超过两次设备就要报废。

李兵回忆说,这样的补焊工作平时也在做,基本上是一次就成功。但是那次非常特殊。当时距离发射时间节点已很接近,再加上是我们国家首次载人工程。“心理压力非常大。”

为此,补焊前,以前烂熟于心的技术,他又专门花了一天时间去温习。最终,李兵顶着巨大心理压力,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拼劲。连续几天在车间查找问题所在。衣服干了湿、湿了干。

补焊的时间其实很短暂。只有一分钟的时间。而恰恰是这一分钟,他用焊枪十分精准地将缺陷一次性成功排除,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匠人匠心

手执焊枪36年

他的独门绝技 为国家节约近亿元

再过一年,今年54岁的李兵就可以退休了。

焊工属于特殊工种,按照规定,55岁就可以退休。而事实上,早在一年前,厂领导已经找了李兵谈话,希望他继续在岗位上发挥余热。对于李兵来说,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入厂30多年,当年一起进厂的同伴,只有他还坚守在焊接一线。

随着技术条件不断成熟,很多焊接工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是火箭存储箱体成本高、且小批量单件化的特点,无法进行批量化生产。手工焊接对技术工人的依赖度仍然较高。在很多人看来,焊接,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技术活儿。但在李兵看来,焊接,不仅仅是个经验活儿。

从拿起焊枪那天起,每隔8年到10年,他都要换一个不同的工序,重新开始学习焊接工艺。承载运载火箭焊接的所有班组,他走完了一遍。“想要焊好和焊精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他看来,焊接是个需要持续学习,不仅要实践,还要有理论基础的工作。要有材料学、机械学、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的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

焊接容易出现变形,通过多次分析和实验,他独创了预应力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避免了产品多次补焊的不利后果;创新了箱体锁底焊缝缺陷的特殊补焊方法,独创了箱体悬空补焊的操作技巧;攻克了长达十多米的箱体焊缝进行补焊易发生变形、错缝的难题,创造性地总结了一套分段补焊、退步补焊、大气孔钻排等操作方法,一次补焊合格率接近100%。

严慎细致是航天人“保成功、保交付”的极致追求。他多次刷新一次焊接合格率记录,从未出现过人为责任差错,产品质量接近零缺陷。30年来,他的独门绝技为国家挽回和节约研制经费近亿元。

如今,李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上。因为技术的高超,李兵获得了“国家级技能大师”的称号。工厂还以他的名字成立了“李兵特种熔融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出来的徒弟个个身手不凡。“在一线,任务是不能讲条件的。”年纪大了,现在的李兵视力不是那么好了。但是关键时刻,需要他出马,还是二话不说,拿起焊枪冲在第一线。

人物名片

李兵,生于1962年,川北技校精密机床修理专业毕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机械厂手工氩弧焊工特级技师。2012年,“李兵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今年,被评选为四川首届杰出人才,全省仅有18人当选。(记者 张想玲 实习生 朱双燕 摄影 吕甲)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