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死亡之谜怎么死的,杨尚昆死亡真相,杨尚昆的故事

首页 > 军事大全 > 军事人物2016-04-11

   杨尚昆,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军事家。生于四川潼南双江镇。1924年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读书时,参加社会科学读书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入上海大学学习,从事学生运动和训练工人纠察队的工作。年底赴苏联莫斯科,入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夏考入中国问题研究所学习。1931年初回国,先后在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党团书记,上海工会联合党团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参与上海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1933年1月到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局宣传干事,《红色中华》、《斗争》报刊编辑,中央局党校副校长。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34年1月任红3军团政治委员,支持军团长彭德怀对"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错误军事指挥的批评。并与彭德怀一起,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先后指挥所部取得了攻克沙县、三溪圩反击战、太阳嶂阻击战和高虎脑、万年亭、蜡烛形、保护山等防御作战的胜利。90岁高龄酝酿回忆录 <em>杨尚昆</em>呕心沥血写历史(图同年被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是年10月参加长征。长征初期,与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界首阻击国民党军,掩护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渡江。后坚决支持黎平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确定的改变红军进军方向,向国民党军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方向前进的战略方针。1935年1月,参加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2月,与彭德怀率部随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攻占娄山关,协同红1军团再克遵义城,取得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第一个大胜利。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调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随右路军北上,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拥护中共中央北上抗日战略方针。9月任红1、3军组成的陕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2月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部政治部主任,参加东征战役。6月起任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主任,参加山城堡战役。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组织领导对杨虎城部的统一战线工作。在土地革命战争即将转入抗日战争时期,他于1937年4月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加强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必须使党的组织在红军中成为坚固的堡垒",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加强基层和政治机关建设。 1937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次年11月任书记,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根据地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加强党的建设,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建立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同时,创办中共北方局党校,亲自授课,培养军政干部。协助朱德、彭德怀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的"扫荡"、"清剿"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1940年4月在黎城召开的北方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他提出的建党、建军、建政三大任务,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1年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后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1945年4月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央外事组副组长,负责军委总部的日常工作。1947年3月,兼任中央警卫司令员,组织中央和军委机关安全撤离延安。后与书记叶剑英统筹中央机关大量日常工作,为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掌握全局和准确了解敌情,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证。1948年3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协助中央领导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书记处第一办公室主任。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