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和谈真相:真正屈辱的城下之盟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4-11-04

  思虑未解的竹村,又折返东京辗转寻觅,发现清廷所失官简却存于日本内阁文库(即国立公文书馆)。如其所料,其中“辩论紧要语”竟然与《说倭传》中的记载完全一致。

  醉心中国文史且对中国人民一贯友好的竹村则行立即感觉到了《说倭传》的分量,为避免文献湮灭,他以一己之力影印了这本《说倭传》,后附影印日本内阁文库《中日议和纪略》。

  2005年秋天,陈书良在日本九州游学期间,到福岡拜访竹村则行,竹村将其耗费心血的日本花书院本《说倭传》,赠予陈书良。

  和谈真相,一幕耻辱的城下之盟

  《说倭传》是一部记述甲午战争全过程的小说,其背景自然是那段用血泪写成、用屈辱风干的历史。据史记载: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求和。3月19日,全权大臣李鸿章偕其子李经方、美籍顾问科士达及随员等抵达马关,次日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内阁总理)、陆奥宗光(外务大臣)开始谈判。

  日方开出的停战条件十分苛刻,且要求停战期间日本一切军费由中国承担。

  这些条件无疑显示日本仍在考虑军事、谈判双管齐下的方针,在战场上并不愿意停手,要求天津至山海关铁路交日本军务官管理,企图将北京置于日军的监视之下,然后再从容签订城下之盟。

  李鸿章盯住了要害,在会谈上没有对日本先抵押大沽、天津、山海关三地让步,谈判陷入僵局。李鸿章回到住所,立即给总理衙门发去电报,表示日本以三地为抵押的要求坚决不能答应,并叮嘱要在这一带严加戒备。总理衙门复电李鸿章:“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而中方密电码,早为日方侦破,由此,马关会谈大局已定。

  如《说倭传》中有一段日方要中国出让台湾的对话,生动写出和谈中日方盛气凌人,中方却陷于无奈与尴尬之境的情状:

  李云: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

  伊云:此系彼此定约商让之事,不论兵力到否。

  李云:我不肯让,又将如何?

  伊云:如所让之地必须兵力所到之地,我兵若深入山东各省,将如之何?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