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海战历史真相,甲午海战中日实力对比,甲午海战真相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4-10-01

  虽然有春秋笔法,但所有数据都是真实的,可考的

  历史的指针渐渐指向了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时50分,“5000米!!!”

  沈寿堃仿佛发出全身气力一般,大声地喊出口令“开放!”,手中的指挥刀随之举起。

  提督丁汝昌、总教习汉纳根,以及在装甲司令塔内的管带刘步蟾等军官事前都用分发的棉花团塞上了耳朵,默默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原文:08160.cn

  “定远”舰右侧主炮台上腾起一团白色烟雾,同时一门火炮发出了天崩地裂般的巨响,紧接而来的是巨大的震动,重达30余吨的大炮被巨大的后座力缓缓推向下炮架的末端,整个炮台笼罩在了呛人的烟雾中。一颗292千克的钢铁弹头,沿着72道来复线,以500米/秒的初速,旋转着飞出炮膛,杀向远方的日本第一游击队。“定远”,这艘中国近代海军最具威力的象征,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的强大铁甲舰,在默默沉寂了9年后,终于等到了体现她人身价值的机会。

  “定远”舰射出的第一颗炮弹,呼啸着从日本第一游击队上空掠过,落在距离领队舰“吉野”左舷仅百米处的海中,激起冲天水柱。“‘定远’炮台吐出一团白烟,接着轰然巨响,三十厘米大炮弹冲开烟雾,从我军头顶高高飞过,于左舷附近落入海中,海水顿时腾高数丈。”今人在讨论这次大海战时,往往习惯套用很多现代的战术知识来分析,以火炮校射为例,实际以1门火炮首发试射,为大量同口径火炮提供射击诸元以作参考修正的做法,是直到日俄对马海战之后才开始推广使用的。在黄海海战那个时代,火炮射击更多的是各自为战,舰上各炮位自由掌握时机进行发射,而且射击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原始。与日本海军大量装备的新式大口径速射炮相比,北洋海军采用的旧式架退炮的操作更显简单。这种火炮瞄准的主要原理就是表尺、准星、目标三点一线,如果距离目标在1000米左右,通常采用直瞄,当目标过远时,则根据桅杆上测距员测得的距离,调整火炮的俯仰角度,与之相对在火炮炮尾附近的竖表尺上有标定设计距离的刻度,只要对应查看即可,“表尺每度析作十六分,横尺每度析作三十二分,炮表所用之度数过于一千迈当,即可用度数”。俯仰调整就位后,再使用目测调整方位角,一般会选择一个提前量,等目标到达适当位置后发射,“……有时先定方向,而俟其行至望线之中”。由此可见,“定远”舰的水兵操作三十余吨的巨大火炮,在5000米距离上采用如此简单原始的瞄准法,首发能够取得这样的射击效果是相当骇人的。

 10/11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