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20万吨航母图, 60万吨超级巨型国产航母仅有构想还未实现

首页 > 军事大全 > 武器大全2015-12-23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于左右其中一侧的舰岛,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它船只提供其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发展至今。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战最重要的舰艇之一,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利用一定规模的战机与战舰进行海空协同作战。

  世界第一个从停泊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是美国人尤金·伊利(Eugene Ely),他于1910年11月14日驾驶一驾“柯蒂斯”双翼机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型巡洋舰(USS Birmingham CS-2)起飞并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USS Pennsylvania ACR-4)上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成为第一个在船只上降落的飞行员。1912年5月2日,英国海军上尉格里高利驾驶着一架“肖特”S.27双翼飞机从正在以10.5节的航速行驶的豪伊伯尼亚号战列舰上起飞从而创了飞机从航行中的军舰上起飞的先例。

  中国未来航母20万吨:

  《中华航母》 500多米的双直通跑道、常规起降、不用弹射器和拦截索,现役的和将来的大部分陆航作战飞机和飞行员都可上舰,主要依靠强大的舰载机和自身完备的的反导、反潜武器,进行远程预警、反导、反潜和舰、空打击。作为一个移动的海空平台,可以独自在任何海域、海况和战争环境下航行和作战,这就是展现我中华智慧创造力的20万吨级海陆一体通用航母。

  目前最大的航空母舰为10万吨级,我们要建造美国式的10万吨级航空母舰困难重重:

  第一,成本。美国式的蒸汽弹射大型航空母舰的造价达60亿美金,舰载飞机近百亿美金,护航舰队百亿美金,全寿命周期运行费用几百亿美金。要建成几个航母战斗群,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也不符合我国将主要资源用于经济发展的战略。

  第二,技术。蒸汽/电磁弹射器、大型升降机、阻拦装置等设备和技术几乎只有美国拥有并且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才逐渐完善,这是制约中国自行建造大型航母的最主要因素;

  第三,舰载机。舰载预警机、舰载战斗机、舰载预警反潜巡逻机等飞机,较之陆航用的技术复杂,造价高。这导致整个项目的功能、成本、周期的风险巨大。

  第四,航母专有人才。舰载机飞行员、弹射器操作与维护等航母地勤人员、飞行甲板/机库调度员、航母空勤管理人员都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培养和训练,这是中国无法在短期内形成航母战力的主要原因;

  中国式航母路线的优越性:

  要想在短期内突破上述制约我国建造航母并形成战力的因素,出路就是摒弃美国式的陆海分离的航母路线,大胆地闯出一条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陆海一体的航母路线,研制20万吨级的“通用航母”。

  第一. 吨位增加到20万吨以后,飞行甲板大幅度增加,跑道长度达500米或更长,不必使用蒸汽弹射器和阻拦装置。我国大部分现役作战飞机和研制中的下一代飞机稍加改进(例如提高防腐蚀性能)就能直接用于中华航母。这就是“陆海一体”航母路线的核心。中华航母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装备电磁弹射器,将来可使更大的飞机上舰。

  第二,舰载机飞行员、航母专有人才匮乏的问题的难度大幅降低。不再需要蒸汽弹射器/阻拦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人员这类特殊人才;不要求具有大角度高速俯冲降落和弹射起飞技术的飞行员,航母地勤人员也可以从陆基空军基地引进,稍加培训即可上舰;

  “中华航母”建成后可以很快成军。

  第三,由于陆基战机比同级的舰载战机性能更加优越,这意味着一些廉价的陆基战机上舰之后将会出类拔萃,例如经过适当改进的我国现有的大量歼8II就能够以其出色的高速、高空截击能力(2.3Ma ,22000米,导弹射程增加50%)力压F18E/F和F35这些(1.8Ma ,18000米以下)典型舰载战斗机。而作战半径高达1650公里、载弹量6.5吨、兼具空战能力的"飞豹"类战机的上舰,将是任何类型水面舰队的噩梦。更先进的战机如歼10和阡20上舰之后的作战能力就更加强大,更不用说将来还能配置下一代的重型战斗轰炸机。

  “中华航母”具有空前的攻击作战能力。

  第四,舰载预警机、反潜机和无人机可以更加强大。比如可以在新舟600或运7长航程型号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商载5.5吨、续航10小时),对动力系统适当加强后可以在500多米的跑道上起降,将比现有的任何舰载预警机具有更大的载重量和续航时间。此外,类似美国的"全球鹰"(翼展 35 米)的我国的"翔龙"(翼展25米)那样的大型陆基无人机也能够用于我中华航母。使航母具有对空中目标、水面目标、水下目标和地面目标进行大范围、全空域、全天候、长航时的侦察/搜索/警戒等信息战能力。特别是可以24小时为潜艇提供隐蔽的通信中继,这将完全改变潜艇部队强大但却近视的形象,使潜艇部队可以进行编队作战和网络中心战。20万吨级航母的船坞功能还能够使常规潜艇海上持续作战能力大幅度上升,装备AIP系统的先进常规潜艇甚至可以全程潜伏作战。

  “中华航母”具有空前的侦察、搜索、预警和反潜作战能力。

  第五,舰载机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20万吨级航母的飞机数量最多可以达到160架,但实际使用只要120架(90架有人飞机和30架无人机)就足够了。由于弹射器、燃油、弹药和其它耗材的储量和操作空间的限制,美式10万吨级航母舰载机每天起飞受限于200架次,一次战斗最多出动30-40架飞机,最大起降速率受限于每分钟一架(因此,等待编队的时间加长,更进一步缩短了其作战半径),具有更大作业空间(快速同步加油、装弹)的20万吨级航空母舰,不受这些限制,每天出动可达400架次,一次战斗可出动60-70架飞机,起降速率也可达每分钟4架次。长航预警、反潜和无人机能保证每天有4X4架次的24小时不间断远程巡逻飞行。

  第六. 航母自身的反导和近程防御能力可以大大提高:20万吨级双体航母空间巨大,除了可以依靠舰载机的强大制空、反潜、反导能力进行防卫外,自身也装备有全系列技术先进的中远程反导、反潜系统和密集的近程防御武器,因此,中华航母只需要很少的甚至可以不需要庞大的护航舰队,独自在任何地域和战争环境下执行各种任务。特别是,在现代高强度电子战的环境下,较之完全依靠分布在几百公里范围内的护航舰队进行作战的美式航母战法,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中华航母具有更加灵活和可靠的指挥联络能力。

  “中华航母”的独立作战能力将开创航母新战法。

  第七,抗打击能力大大提高:中华航母生存能力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其强大的主动防御能力。但是由于吨位大量增加,也可以提高局部结构的抗打击能力;双跑道的设计,即使一条被击中还有一条可以使用。而最重要的是:消除了完全暴露在甲板上的弹射器和阻拦装置一旦被毁而遭致航母功能全部丧失,驻空飞机无法降落的悲惨局面。

  第八,中华航母可以发展为开放结构的多种用途“通用母舰”。得益于吨位和空间的大幅度增加,全舰可分为不同的工作区:上两层是飞行甲板、机库组成的"飞行区"和反导、近程防卫武器组成的“防卫区”;下层是"船坞区",万吨级的油库和其他物资库,可为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补给、维护,起到航母编队中大型补给舰的作用;如果需要还可以通过滚装跳板上下各种车辆,起到大型两栖舰船的作用;“通用母舰”可执行的任务种类更多,作战弹性更大,总体成本更低。

  大型通用航母的出现有可能改变现代航母战斗群的结构组成和战法,例如:作为移动的或锚泊的海空基地,在远离国土的海域建立威慑空间;依靠舰载机和全系列反导、反潜系统独立作战;配备大量攻击性和防守型小型高速双体快艇,在局部海域进行低成本作战;组织实施大规模撤侨或兵力输送等等。

  第九,吨位增加,建造和使用成本反而下降。原因如下:

  1. 人力成本下降。在美氏10万吨级航母上使用和维护蒸汽弹射器和阻拦装置的几百人可以精简;包括舰载机飞行员在内的专门人才选拔和培养成本大大降低; 20万吨级的中华航母配备的人员数量或可少于10万吨级的美式航母,这是一个滑稽的事实。

  2. 舰载机成本大幅下降。以陆航的苏27为例,单价只有三千万美金,而同等性能的舰载机苏33单价五千万美元,按照装备80架计算,节约的资金可达16亿美金。由于机翼不用折叠,起落架不用特别加强,没有弹射起飞和阻拦降落的"粗暴"使用方式,飞机的寿命更长、维护成本更低。歼10、歼8等陆航飞机的上舰,除了可节省大笔研制费用,采购价格也由于量大而更低。

  3. 陆航机场设备(如一体化的地勤保障车辆、挂弹车、电瓶车、牵引车、检修维护车辆等等)稍加改装也都能用于中华航母,飞行甲板有足够的空间给这些设备展开和使用,这样又能节省一大笔地勤设备研制和采购费用。

  由于吨位加大而增加的只是船体建造费用,主要是材料、工时和和核动力设备费用,这些都是我国可以自行控制的。建设空载排水量15万吨的中华航母大约需要4亿美元的钢材和其它材料费,2亿美元的研制设计分摊费,2亿美元的建造费,如果核动力设备费用不超过8亿美元,包括舰上武器装备在内的建造总成本或可控制在25亿美元左右。

  如果120架舰载机全部国产,包括武器在内总价约在5亿美元左右,一个全副武装的20万吨/120架战机的中华航母总造价约75亿美元,与美国10万吨/90架战机的航母的140亿美金相比,可节约近半。

  再加上中华航母具有的独立作战功能,中华航母的作战费用就更是大大低于需要庞大护航编队的美式航母了!

  第十,形成战斗力的周期大幅度缩短。各种舰载飞机、地勤设备、作战人员等战斗力要素几乎都是现成的,全新设计和建造的只是20万吨级航空母舰船体本身,因此项目周期可以空前缩短。例如:研制设计3年,建造3年,海试2年,总共7、8年的时间就能形成战斗能力。这与国外很多所谓权威机构预测中国大型航母成军需要15-20年时间,真是天差地别。

  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我国需要大型航母

  一. 在强大的反舰导弹和潜艇战力的今天,我们能承受大型航母被击沉的风险吗?我国需要大型航母吗?

  大型核动力航母相对来说更为安全

  核弹的作用主要是威慑和遏制,实际使用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它的战争实用性极低。航母的作用则不仅是威慑和遏制,它是可以实际使用的,因此它的战争实用性极高。在核大国之间大型核动力航母的功能可能仅限于威慑和遏制,一个大国或许会去攻击其他大国的驱逐舰和潜艇,但他要去攻击别国的大型核动力航母时,就不得不考虑引发全面战争和核战争的可能性。所以说大型核动力航母相对来说是更安全的。但是对于小国来说,航母就不仅具有威慑和遏制作用,它是完全可以实际使用的。二战后的航母战例完全证实了这一规律:几乎在所有对小国、弱国的战争中航母都是主角,在唯一的一次大国—美苏古巴对持中,如果苏方也拥有大型航母的威慑和遏制能力,结果可能就不会是无条件的撤退了!

  中华航母是我国海防乃至未来整个国防战略的主要基础

  我国海防当前主要面对的是第一岛链以内的无赖小国和小岛。强弱分明的势态似乎与近几年来美国所经历几次以航母为主导的战争相似。实则大不一样。我们面对的除了直接的战争对象外,更重要的是要面对美国强大的航母战斗群的威慑,可以说是腹、背受压。这就是我国的航母战法与美国航母战法最大的不同点。也可以说决定了我们需要的是与美国不同的中华航母。

  我国要在第一岛链内动用战争工具,海空力量必须能够隔离美国航母编队的威慑作用。我国现有导弹、潜艇和陆基战机的攻击力,虽然对美军航母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不能限制美国航母的活动空间,不能限制美国航母对第一岛链内我海空力量的威慑。只有在台湾岛和菲律宾以东的公海上,长期有我国的海空力量存在,才有可能将美军压至第二岛链。这应该是我国国防战略的主要目标,这个目标只有依赖20万吨级的中华多功能航母才能实现。理由如下:

  1. 作为一个移动基地的中华航母可以弥补我国在第一岛链外没有基地的缺陷,如果需要它可以长期锚泊在第一岛链外,为中小舰船和潜艇提供补给,扩大我国海空力量的威慑空间,确保我国在第一岛链内的海防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中华航母是我唯一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手段。

  2. 中华航母舰载机具有比美国航母舰载机更远的航程,迫使美国航母编队远离,从而压缩了它们的作用空间,隔离和削弱了它们对东海和南海的威慑作用;

  3. 巡航在第一岛链外的中华航母对东海和南海仍具有战术覆盖能力,对日本和南海诸国具有战争实用性,从而能有效约束它们的无赖行为,迫使它们坐到谈判桌上来,不战而屈之。中华航母的存在,实际上是减少了动用战争工具的概率;

  4. 针对航母的攻击,可能主要来自不负责任的无赖小国,因此,不在地域狭小和战情复杂的第一岛链以内的东海和南海展开航母战术,我国航母更为安全;

  5. 中华航母锚泊台湾以东的同时,宣称撤出对台导弹,对台湾民情、民意产生有益影响,加速台湾问题的解决并最终在台东地区建立永久的航母基地;

  6. 从长远看,这是实现琉球群岛不设防-宣布中立-最终回归的第一步棋;

  7. 在印度洋上布置一艘20万吨级的航母平台,将削弱印度威胁我国海上生命线的战略图谋,从而使我们在处理中印争端中处于有利地位。

  8. 核动力航母也可列入核武之列,对它的攻击使我国在履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上有了回旋的余地,从而增强了我国的核武库对无核、无赖小国的威慑作用。

  9. 20万吨级的通用航母平台就是一座可移动的海上基地,只有它可以弥补“我国不在海外搞军事基地”的宣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造成的被动局面。

  中华航母是我中华的流动国土,是我国家意志和国家力量的象征!

  二. 当美式航母和航母编队战法已成为当今世界唯一标准的时候,当人们还在为我国是需要小型还是大型航母而争论不休的时候,当7万吨级航母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当研制美式10万吨级航空母舰被看作痴人说梦的时候,我们应如何理解和接受建造20万吨级母舰的概念呢?

  对于美国来说,弹射器、阻拦装置、大型升降机、机翼折叠、起落架加强这些技术,已经是成熟的技术;美国的图谋的是全球战略,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全球,他需要的是具有高度机动性的航母,他不会不希望20万吨级的通用航母成为一种航母模式。如果中国人一造,这种没有美国式技术限制的航母,就会被中国人玩的跟造油轮和造玩具一样,美国人的战场和市场也就全都完蛋了;

  所以老美要的是10万吨,我们要的则是20万吨!

  三. 我国建造20万吨级航母是可行的:我国已有建造3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经验和能力,航母用的高强度钢材,宝钢和抚顺已在生产,对动力系统和钢材的要求高于航母的核潜艇我们早已能造。我国并不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海空威慑力量,对航母的机动性的要求不高,不必过分追求航母的航速,因此或可降低对航母发动机的要求。上海江南造船厂长兴岛基地内长580米、宽120米的世界最大的3号船坞,好像就是为我国建造20万吨级的“中华航母”而准备的。相对于建造10万吨级的美式航母,中华航母的可行性更高、风险更低,所遇到的困难都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和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高瞻远瞩地建造20万吨级的“中华航母”可以说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重要的是敢不敢转变观念,有没有胆略!

  备注:本文的中心意思是要建造一艘空间巨大、可以常规起降较大型飞机以及可以搭载强大的中远程反导、反潜系统的航母;至于文中所给的具体数字,如20万吨、500米跑道、双体结构…..等等,限于作者的水平,不一定合理,仅是一种参照。中华航母到底需要多大、多重……,则是决策后的具体方案研究工作。

  中国30万吨水泥航母进驻美济礁:

  美济礁位于北纬9度55分,东经115度32分,美济礁是个环礁,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5。2公里。南海是极重要的战略通道,对保持国内稳定和长治久安具重要意义。

  美济礁中间有泻湖,水深约25。6米。四周礁石在退潮时露出水面6英尺。有3个进口可以进入泻湖。这3个出入口均在南部和西南部,大型船只可以在涨潮时通过南部最大的一个出入口进入泻湖。西南门宽92米,长414米,水道深23。8米,水道口有点礁发育,阻碍航道。南门有点礁分布,使水道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道狭18米,水深只有1。8米;西道宽37米,长275米,水深18米以上。水道小潮时流速1。3节。环礁东北部比较浅,有水深只有1。8米的礁头分布。美济环礁是南海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美济礁是一个环礁,环礁所包围的海水构成一个泻湖。即湖泊有出海口,海水在涨潮时通过泻湖口向泻湖内补充海水;当退潮时,泻湖里的水又被封闭起来。留在泻湖里的海水在太阳光的加热下浓缩,经过千百年的反复晒泻作用,泻湖里沉积了大量的盐类,所以地质史上古代的泻湖多是盐矿或者钾盐、磷矿的聚集处,找寻这些矿床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寻古代的泻湖。当然,现在的泻湖意义不在这里。

  美济礁的特点为其他200多个岛礁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南沙二百多个岛礁里,尽管有许多露出水面面积大的,如太平岛,有0。5平方公里,还有中业岛,有0。4平方公里,但这几个大岛却没有环礁,即使有环礁的岛,环礁也不发育,或者发育畸形:不是泻湖里的水太浅,就是泻湖太小,或者没有出口,或者有出口,但出口很浅。

  美济礁之独特在,它的泻湖面积比较大,又有三道门(出口)。其中一道门(西南门)既宽又深,可以通过重吨位船舰。1994年12月,当中国第一次对美济礁进行科考时,一条重达4000吨的“向阳红14”号船就通过西南门进入泻湖。据报道,距离环礁外一公里处,海水深度急速下降到1千米以下利于潜艇在此停靠,所以美济礁很像一个月球上的环形山,仅仅只在环形山顶部于海平面上有一点露头。

  美济礁的泻湖水深达25米左右,这个深度比迪戈加西亚岛中央泻湖深度大,因此更适宜停泊巨轮和大型军舰的短暂停泊。据参加第一次科考的科考队员回忆,美济礁周围海面无风三尺浪,浪头最高时达20多米,而泻湖里的水面上仅仅有一米的浪头,已经非常平静了。

  美济礁的建设:

  无疑,按照张黎将军的设想是对的。但是应该有更好更快的办法,快速利用美济礁且让周围国家无话可说。

  本人的方案是:建设三艘30万吨级的核动力水泥航母,进驻美济礁泻湖。

  步骤1:

  首先在大陆建造三艘30吨级的核动力航母。重点:只求体积大、坚固、耐腐蚀。

  同时建造水泥连接舱两个,尾端接驳仓一个。

  步骤2:在美济礁泻湖同时进行下列工作:航道疏通。对西南门进行航道疏通,供大吨位舰船通行。

  步骤3:第一艘建造完成的30万吨水泥航母进驻美济礁。

  步骤4:在环礁内做预施工:清理湖底、打桩,建设湖底的航母停泊平台(湿船坞)。

  此时有核动力水泥航母提供淡水、食物、燃料、电力、工程机械和良好的人员居住环境,施工可以持续进行,且不需要来自大陆的过多补给和施工船舶以及护卫舰队。美济礁的建设成本当会大幅降低。周期极大缩短。

  且不会被周围宵小干扰。

  步骤5:航母尾端接驳仓到位,预置于湖底平台最尾端。

  步骤6:将航母开上湖底船坞,注水停泊。

  此时,30万吨水泥航母,变身为美济礁的永久建筑,成为不沉的航母(已经沉底了,没法再沉了。呵呵)。

  步骤7:延伸建设湖底的航母停泊平台,为第二艘航母进驻准备。

  步骤8:接驳仓就位。

  步骤9:第二艘水泥航母进驻。延伸建设湖底的航母停泊平台,为第三艘航母进驻准备。

  步骤10:第二个接驳仓就位。第三艘航母进驻。

  如此,在美济礁泻湖内,我们将拥有三艘3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三艘航母(每艘航母甲板宽120米,长520米)加上两个200接驳仓和200米的尾端保护仓,构成宽100米,长2160米的跑道,拥有三套指挥系统的巨型海上基地。

  美国佬向来,可要好好想清楚了。

  重点:30万吨核动力水泥航母的配置

  此航母名为航母,实为海上半永久基地。故应该按照基地模式设计建造。

  航母拥有强大、全面的自卫能力:

  防空:J-11BS,J-10

  远程、中程、近程点防空全面具备,弹药基数大,可支撑持续消耗。

  反舰:J-BS

  1500亚音速反舰巡航导弹、500公里超音速反舰导弹、280公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对陆攻击:长剑10巡航导弹;

  反潜:反潜直升机、反潜巡逻机。

  三艘核动力水泥航母的配置差异:

  第一艘:纯基地型,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永久驻泊在美济礁。平直甲板。

  第二艘:半永久基地型,仍以海上基地为目标建设基础,视为可移动基地型。平直甲板。

  第三艘:航母型。(就是速度低点)。

  半永久基地型航母配置两部“封闭式汽缸蒸汽弹射装置”;航母型水泥航母配置4部。

  封闭式汽缸蒸汽弹射装置:

  蒸汽弹射器的技术难点在于其开口式汽缸设计。其目的是减小弹射装置占据的位置。

  “封闭式汽缸蒸汽弹射装置”的主导思想,恰恰是放弃解决缩小空间位置的要求。缺点是占用空间加倍(这对30万吨的**型航母根本不是问题,地方有的是。)

  “封闭式汽缸蒸汽弹射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艺简单,弹射曲线好,可靠性高,效率高,维护难度低”。

  使用:

  第三艘纯航母型,用于在南海的巡逻。

  第二艘是在“周边有事”时前出支援。

  第一艘是永久型的,呆在美济礁不动。

  美济礁的后续建设:

  这就该是张黎将军的说法了:建机场(现在改为修跑道)、建港口码头(南海最大的避风港啊)

  礁盘跑道通过连接桥与基地型航母连接,构成完整的机场。

  当然,还要在美济礁周围建设固定的反潜设施。

  再后续建设:

  填湖造田(实际是海啊)。美济礁,就成为南海最大的“美济岛”了。(可以达到50多平方公里啊!!)

  如此,南海还有谁能“与我争锋”?

  附:水泥航母进驻美济礁的优势:

  1、耐腐蚀性强。水泥不是钢铁。在海水的腐蚀下,有更强的抗腐蚀能力。

  2、造价低廉。

  3、抗打击能力强。

  4、**吨位,可以支持商用核电站直接上舰。燃料更换周期虽然变为10年,但可以提供80万千万的电力。使之成为流动的城市,为基地提供强大的能源动力和淡水。进而发展蔬菜种植和水产品养殖加工品。使美济礁基地的自给能力超强。

  5、在美济礁的永久基地,更是使其成为不沉的航母,而且不会受到来自水下的袭击。

  6、环礁可以建成环岛公路和环岛防御体系。

  7、环岛内可以建成优良的海军基地:可以是优秀的舰艇基地和潜艇基地。

  8、环礁外1公里的海水深度达到1000米以下,利于潜艇在此停靠驻泊和隐蔽出击。

  9、环礁内25米的水深,经过修建,甚至可以成为战略核潜艇的基地。

  水泥航母的缺点:航速慢,不适合快速机动。

  水泥航母的缺点在我们的南海使用条件下,完全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只把它当做固定式基地或慢速巡航的舰船。其快速机动力由其舰载机实现。

HRBXY.jpg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