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94型唐级战略核潜艇视频,中国海军最大的核潜艇图片

首页 > 军事大全 > 武器大全2015-12-23

  核潜艇,是大国力量的象征。这是我作为一名舰船爱好者读完《刘华清回忆录》的体会。我国的第一代核潜艇,主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通过核潜艇的研制,带动船舶、兵器、电子、航天、核工业等一系列部门的发展。而水下核力量的出现,也给国家带来了更高的国际地位,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

  研制第一代核潜艇的战略背景,是“冷战”达到高潮的20世纪6、70年代,当时的中

  国,面临着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冷战”结束后,我国的安全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自90年代中期以后,台独势力愈加猖獗,周边某些国家迅速加强其海军力量。我国对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的依赖度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促使我们大力发展人民海军,使人民海军能够满足近海防御的需要。

  其中,进一步发展水下核力量,正是海军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刘华清在其回忆录中指出,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海军必须做到:第一,能在近海主要作战方向上一定的时期内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第二,能在必要的时间里,有效地控制与中国海区相连的重要海上通道;第三,能在中国海区相邻的海区进行作战;第四,具有较强的核反击能力。

  对于海军水下力量来说,要完成以上目标,就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核潜艇部队,只有这一前提得到保证,才可能与水面舰艇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协同作战,达成如上作战目标。

  首先,要在近海方向上保持制海权和控制海上通道,就必须拥有可靠的水下核力量。由于未来战争将是一场高强度的全方位战争,敌我双方在我国近海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争夺必将十分激烈。在这场高消耗的战争中,水下核力量可以凭借其隐蔽性好、自持力强的特点,在战区长期活动。此外,由于制空权的不稳定性,以低速和长航时为特征的反潜机,在战区上空的生存能力是有限的,其活动范围和频率将受到很大局限。这一方面给双方水下力量创造了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水下力量,遂行反潜作战任务。在未来战争中,对手可能依赖远距离的海运维持其后勤,或实现部队的战略机动。此外,对手的国家可能严重依赖海运支撑的对外贸易。如果有能够突破岛链封锁,且可以长期作战的水下力量,就可以大量牵制对方海空力量用于反潜作战。

  其次,要进入中国海区相邻的海区进行作战,在我国拥有航母之前,只能主要依靠水下力量,尤其是水下核力量。由于我国暂时没有以航母为核心的舰载航空力量,因此在远离海岸执行任务时,海军将缺乏航空兵的支援。只有水下力量借助其隐蔽性,才可能在相邻海区进行作战,而常规潜艇限于其续航力和自持力,一方面难以在战区停留太长的时间,一方面其执勤期间的充电作业很容易暴露艇的位置。只有核潜艇,既能够保证足够的阵位时间,又相对不易被对方反潜力量发现。当然,单纯依靠水下力量并不是长久之计,海军要实现能够在相邻海区作战的目标,必然要建设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作战力量。

  最后,要拥有较强的战略核反击能力,必然要大力发展战略核潜艇。由于我国的核战略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内容,因此对核力量在对方第一次打击下的生存能力,以及核报复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以战略核潜艇为核心的海基战略核力量,正符合以上要求。由于战略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在大多数技术上都是通用的,因此实际上只要较好地发展攻击型核潜艇,就可以为战略核潜艇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当然,目前没有必要象美苏那样建造大量的战略核潜艇,美苏在战略核潜艇上的巨大投入,一方面是由于其特殊的战略需求,另一方面原因也是冷战背景下军备竞赛的产物。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谋求海军内部水面舰艇、航空兵和潜艇部队的均衡,还要谋求核力量中陆基核力量与海基核力量的均衡。

  中国海军最大的核潜艇

HRBXY.jpg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