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冲锋枪(Sterling submachine gun)是英国人乔治·威廉·帕切特于1942年设计出一种冲锋枪,后以其名字命名。后来,他与位于北汉普顿的斯特林工程公司合作,对该枪进行不断改良和发展。二战结束前,被称为"斯特林·帕切特"的冲锋枪样品试制成功,并在空军部队进行了试装备且受到好评。斯特林冲锋枪以其更加简洁的设计,更加现代化的制造工艺,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博得了士兵的喜爱。
提到英军历史上装备的冲锋枪,即会联想到大名鼎鼎、有着"管子工"之称的司登冲锋枪,其优缺点并存,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终究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而斯特林冲锋枪正是司登冲锋枪的继任者。两者交替之际,正是二战结束后军用冲锋枪发展的黄金时期。斯特林冲锋枪自诞生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武器推陈出新,产品形成系列。该枪除英国使用外,还向90多个国家出口。 由于设计、生产时间紧迫,仓促上马的司登冲锋枪外观相当粗糙。质量和尺寸偏大,枪托不能折叠,最致命的是它的保险极不可靠,以致经常发生意外走火。鉴于司登冲锋枪的缺陷,虽然英军不得不大量采用司登系列冲锋枪,但一直认为其与英国军队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不够相符,有损英军的威严形象,因此迫切要求开发一种外形能够与英军形象相符的冲锋枪。
1945年~1953年之间,为更替原有的老式武器,英国举行了装备选型试验,"斯特林·帕切特"冲锋枪参加了一系列内容非常广泛的测试,并且最终以明显优势战胜了其他竞争对手。英国随后宣布将其作为大不列颠帝国的基本防御武器之一,定名为L2A1 9mm冲锋枪,因为是在斯特林公司进行生产,故又称斯特林冲锋枪,商业名称则是MK2。
从1953年起,英军部队开始用斯特林冲锋枪来替代司登冲锋枪。最初的产品根据部队的使用意见进行了一些改进,1955年诞生了L2A2冲锋枪,商业名称为MK3,1956年又进一步改进为L2A3冲锋枪,商业名为MK4。1956年,L2A3批量装备英军,司登冲锋枪被全部淘汰。
斯特林系列冲锋枪参加了著名的马岛之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在英国军队中一直服役到1990年代初。除英国使用外,该枪还向90多个国家出口,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后期,总产量达到50万支以上。
斯特林系列冲锋枪以斯特林L2A3冲锋枪为基本型,后又发展出微声型L34A1以及一种拓展型的MK6警用卡宾枪。下面就以L2A3为重点,详细介绍一下这种冲锋枪的结构特点。
L2A3大量采用冲压件,同时广泛采用铆接、焊接工艺,只有少量零件需要机加工,工艺性较好。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开膛待击,前冲击发。使用侧向安装的34发双排双进弧形弹匣供弹,可选择单、连发发射方式,枪托为金属冲压的下折式枪托,有独立的小握把。瞄准装置采用觇孔式照门和"L"形翻转表尺,瞄准基线比较长。全枪可分为机匣组件、枪管组件、枪托组件、枪机组件、复进机组件、弹匣组件和发射机组件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