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筒是一种步兵反坦克、攻坚武器,具有重量轻、射程近、价格低、适合大量装备的特点。在反坦克导弹性能突出的今天,火箭筒仍然大量装备到基层步兵单位,成为步兵近程破甲攻坚武器、甚至可以充当近程支援炮火使用。特点是粗糙、便宜、操作容易,却威力强大。从阿富汗到索马利,由车臣到安哥拉,都是步兵及游击队非常喜欢使用的武器。
火箭推进榴弹的历史可追溯到二次大战德军使用的Panzerfaust,苏联基于Panzerfaust设计出一系列的榴弹发射器。但最成功的便是RPG-7,1961年开始在红军服役。自此以后,世界上超过40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装备RPG-7,甚至包括
阿尔及利亚、 保加利亚、中国、爱沙尼亚、马耳他、伊朗、伊拉克、缅甸、罗马尼亚、斯里兰卡[1]及巴基斯坦都有进行仿制。
69式40毫米火箭筒,是火箭推进榴弹(RPG)的一种,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制造,为苏联RPG-7的中国版本,在1970年初服役。69式火箭筒是解放军普遍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但为了更符合现代战争的需要,新型的火箭推进榴弹已经在八九十年代开发完成。
69式40火箭筒和56式都是肩托式炮口装填的反坦克及反人员的无后坐力炮型火箭筒。可由其40毫米炮管发射多种具稳定尾翼,超出炮口直径的榴弹。无后坐力炮型火箭筒是一种利用发射筒作为炮管,直接承受火箭推进剂燃烧压力的火箭筒。由于身管承受压力,所以壁厚、笨重。所不同的是69式发射火箭增程破甲弹。发射药已由原来56式的黑火药改进为“双基药”,能量高,并且受气温影响小。
当击发火箭弹底火后,点燃药室中的发射药,火药燃气一边经发射筒的后喷管膨胀喷出,一边在药室中膨胀,并向前推动火箭弹使其飞出筒口。发射筒的尾喷管起到提高火药能量利用率和使发射筒得到平衡(即无后坐力)的作用。火箭弹初速为120m/s。由于发射过载使火箭弹的惯性延期点火机构作用,在火箭弹飞出膛口10~14m时,尾部引信的火药延期保险打开,火箭发动机装药被点燃。发动机是倒流多喷管微旋结构,在主动段末,火箭的速度达到295m/s。
火箭弹上四片带迎风倾角的尾翼被安置在尾杆上,尾翼提供了火箭弹飞行的稳定力矩,底螺、尾翼片的倾角和发动机斜喷管的综合导转使火箭弹由于推力和质量偏心所造成的火箭弹偏离无风弹道的倾向给予适当地纠正,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69式40火箭筒配用的电-2式压电引信,分头部和尾部两个机构,头部机构是引信的发火能源,主要由陶瓷压电晶体和线路组成,当火箭弹命中坦克时,晶体在碰撞作用下两端产生很高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通过导线和尾部引信的电雷管相接,像电子打火器一样,由电火花引爆电雷管,使战斗部装药爆炸,爆炸波推动罩体使其形成金属射流,穿透钢甲。陶瓷压电晶体比较56式的弹底机械引信提高了瞬发度,保证了战斗部能量的发挥,提高了破甲性能。
压电引信的采用对于反坦克破甲弹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它解决了大法线角发火问题,由原来的机械引信发火角小于55°提高到70°,从而提高了对新式坦克的作战效能。但是RPG7和该压电引信都没有落地炸功能,对软目标不能发火。电影《黑鹰坠落》中RPG-7弹头穿入人员体侧不爆炸,是真实的反映。装备量最大的破甲弹头金属破片少,对人员杀伤效果很差。电影《黑鹰坠落》中,美军士兵被RPG-7弹头爆炸气浪掀翻而未伤,也是这一缺陷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