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公布一下关于世界轰炸机前十排行版,意大利轰炸机位列情况,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世界轰炸机前十排行版:
第一名:B-2A“幽灵”。B-2A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研制的隐身战略轰炸机,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利用于优异的隐身性能,从高空或低空突破敌方的防空系统,对战略目标实施核轰炸或常规轰炸。该机可进行空中加油。两个内置武器舱内的旋转式发射架一共可带16枚SRAMⅡ短距攻击导弹或AGM-129先进巡航导弹以及各种核弹或常规炸弹。
第二名:B-1B“枪骑兵”。B-1是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远程多用途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战略突防轰炸、常规轰炸、海上巡逻等任务,也可作为巡航导弹载机使用。机身内共有3个武器舱。
第三名:“逆火”。逆火轰炸机是变后掠翼超音速轰炸机。逆火是前苏联的第一种航程较远的超音速轰炸机,可以攻击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如果经空中加油,还可以直接对美国本土目标进行攻击。该机具有良好的低空突防性能,生存能力大大高于前苏联以往的轰炸机,并且具有核打击、常规攻击以及反舰能力。,最大武器载荷24000千克。
第四名:B-52G/H“同温层堡垒”。美国空军研制的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机翼下吊装了8台发动机,主要用于远程常规轰炸和核轰炸。在弹舱内和翼下可挂27.2吨常规炸弹和核弹;G型可带12枚AGM-86巡航导弹,8枚AGM-69近距攻击导弹,H型还装有一门20毫米六管炮。在弹舱内和翼下可挂27.2吨常规炸弹和核弹。
第五名:图16轰炸机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海盗旗”(B1ackjack),不仅能以亚音速、低空突防进行攻击,而且可以在高空、超音速(M数大于1)的情况下作战。携带巡航导弹和近距攻击导弹时,能够对预先确定坐标的目标进行核打击,在今后装备了高精度常规精确制导炸弹后可以攻击机动目标或战术目标。
第六名:“熊”。前苏联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为苏联空军研制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具有穿越北极攻击美国本土的远程轰炸能力。熊是一种四发涡轮螺旋桨式亚音速轰炸机。采用圆形截面的细长机身,大展弦比后掠机翼和单垂尾的总体布局。机身弹舱内可载15~25吨常规炸弹,也可装载水雷、鱼雷、遥控炸弹和核弹等。最大载弹量25000千克。
第七名:“獾”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高亚音速双发中程轰炸机,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獾”(Badger)。 “獾”采用细长流线型机身,后掠机翼,平尾和垂尾都有较大后掠角。图-16有许多改型,但各型外形基本相同,仅仅设备不同或局部外形有些修改。其主要型别有:战略轰炸基本型,带核弹和常规炸弹,乘员7名,机头下有小型雷达罩。
第八名:FB-111。FB-111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F-111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变后掠翼中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FB-111A在F-111的基础上加长了翼展,并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改装机载设备。FB-111可用于常规和核轰炸,以高空高速和低空高速突防,对目标进行核轰炸或发射近距攻击导弹,主要机载设备包括MKII-B导航/轰炸系统,武器投放计算机,攻击雷达,APQ-128地形跟踪雷达和雷达高度表等。可携带GBU-15激光制导炸弹和“不死鸟”空空导弹,也可携带常规炸弹,或6枚69A型近距攻击核弹头导弹,或5000千克核弹。
第九名:“眼罩”。这是俄国的一种服役的超音速轰炸机,该机有效载荷是26500磅,或者是一枚AS-4导弹对地面或海上目标实施攻击。其后续机型就是“逆火”轰炸机。
第十名:英国“堪培拉”轰炸机。“堪培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第一种双发轻型多用途高亚音速喷气轰炸机,设计始于1945年,原型机试飞于1949年5月13日,1951年1月开始服役。1955年8月29日,一架堪培拉飞机创造了20079米升限世界记录;1957年,又一架改型机(带火箭助推器)刷新了上述记录,达到21336米。
意大利Z.1007轰炸机当时,位于的里亚雅斯特(Trieste)附近蒙法尔科内(Monfalcone)的CRDA刚刚由被意大利政府控制的IRI集团收归旗下。由于缺乏独立设计能力,这家公司长久以来只能按照许可生产其他厂的产品(此时其正忙于制造由SIAI设计的S.55双身水上飞机和S.81轰炸机)。巴尔博元帅期待扎巴塔的加盟能改变这种窘迫的局面,更希望通过这个“海归派”在法国所学到的知识来加快意大利航空业的技术更新。
扎巴塔果然不负众望,甫一到任便组织人手建立起一个精干的设计班子并立刻投入了新飞机的研制工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才华横溢的菲里波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便设计出了后来蜚声海内外的Z.501水上侦察机。当该机在次年三月七日试飞后其优异的性能马上引起世人注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接连两次打破世界直线航程的飞行记录,几乎是在瞬间便让CRDA这个原先毫不起眼的飞机生产承包商在国际航空界占据了一席之地。从1934年到1935年,萨巴塔领导的设计组可谓硕果累累,先是推出了Z.504和Z.505这两种不同的原型机设计,在此基础上随即又研制成了性能更加卓越的Z.506和Z.508,CRDA籍此成了意大利水上飞机制造界的金字招牌。
当然,扎氏的眼光并非只是局限在研制各种水上飞机。实际上,他从1935年起便开始将陆基飞机作为其新的主攻方向,并在其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推出了Z.1003和Z.1004(三引擎的旅客机),Z.1005和Z.1007(三发轰炸机),以及Z.1008(四发轰炸机)等设计。不过这些设计方案中只有Z.1007有幸进入原型机的生产阶段,并在1937年三月十一日由CRDA的首席试飞员马里奥·斯托帕尼(Mario·Stoppani)驾驶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试飞。Z.1007的设计理念与较早的Z.506水上飞机非常相似,同样采用了木制结构和椭圆形的机身截面,翼梢为半圆形的梯形主翼以及串列式的驾驶舱布置。有趣的是,为了减小飞行阻力以求更好的性能,领航/投弹手的座位被安排在了右侧主翼的翼根位置。第一架原型机的军方序列号为MM.20687,采用三台八百四十匹马力的伊索塔-弗拉斯
基尼(IsottaFraschini)XIRC15型液冷直列式气缸发动机作为其动力源。军方欣喜地发现该机各项性能都非常令人满意,更让他们雀跃的是,一旦为该机配上更理想的发动机,很明显其性能还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不过要为新飞机找到更理想的动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意大利政府一贯吝啬于研制经费的拨发,意大利航空业不得不长期依赖于按许可生产一些国外的发动机型号作为权宜之计。这么做必然导致了本国航空发动机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低下,二战中意大利总是拿不出可靠的大马力发动机很可能就是肇因于此。意大利皇家空军对此困境也并非毫无所觉,终于在1937年五月开始要求国内厂家着手研制新一代的航空发动机。按理说这该是个赶上国际航空引擎研制水平的好机会,但空军参谋部却又出来横加干涉,在1938年10月19日就赶着宣布“…虽然国内厂家的产品可以满足这些技术要求,不过国外的更好些…”,给所有的竞标者兜头泼了瓢冷水。
对轰炸机所使用的引擎,空军的要求是在3,500米高度时能提供约1,500马力,不过在所有提交上来的设计方案中
(共有四款发动机参与投标,分别是阿尔法·罗密欧(AlfaRomeo)136RC35,菲亚特FiatA.84RC40,伊索塔-弗拉斯基尼IFAsso28RC40和比亚乔PiaggioP.XXIIRC40)没有一种能满足这个要求。更有甚者,参谋部不负责任的发言明显产生了消极的效果,意大利国内的发动机生产商大都是抱着应应景的心态参与这次竞标。所有四款发动机中除了采用四列二十八缸设计的IFA.28还算是有点创意外,另三者都是在其他开发中的通用发动机的基础上稍加修改而成。当然,最终没有一个投标者的设计被选中,更不用说定型投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