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海战历史真相,甲午海战中日实力对比,甲午海战真相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4-10-01

  战役目的:北洋是护送并掩护陆军登陆。在发现日本舰队后,北洋离开靠岸的浅水区域,前出到利于日舰队机动的远海作战。就是为避免日军发现大东沟登陆的陆军。登陆部队计有满载着提督刘盛休部4000余名淮系铭军官兵和大量武器辎重的 “利运”、“新裕”、“图南”、“镇东”、“海定” 5艘中国运兵船,以及从大连湾出发时最终决定雇佣帮助运兵的美国商船“哥伦比亚”号。海战开始后,只有“镇中”、“镇边”两艘蚊子船护卫。而李鸿章百般叮嘱催促东边道道台准备的驳运民船,竟然只到了区区数十艘,依靠这些小船转驳4000大军前往义州登陆需要多少时间可想而知。为了掩护运兵船,北洋舰队一路向远进攻,引诱日舰远离登陆场。并且受伤军舰也没有一艘避往登陆场附近。虽然海战失败,但北洋完成了护送任务,陆军在长达10天的登陆中没损失一兵一卒。

  联合舰队任务是破袭北洋两栖舰队。日本联合舰队由于受丁汝昌船队,舰队分头出发的误导,以为还是一场丰岛海战似的袭击战。没有出动所有的力量,还带了用于浅水侦察的“赤城”炮舰和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的座舰“西京丸”,成为累赘。虽然海战胜利,击沉北洋巡洋舰4艘,击伤多艘。但是一没有发现和歼灭登陆船队,二没有“聚歼北洋舰队与黄海”,使战争旷日持久,难度加大。没有完成预期的战役目的。

  参加黄海海战的日军舰艇简单参数

  “吉野”穹甲巡洋舰 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Walker)建造1893年9月30日建成,正常排水量4216吨,舰长109.7米,宽14.2米,吃水5.2米,装甲甲板厚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厚115mm;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主机采用2座立式4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12座,功率159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23节,续航力4000海里/10节,编制360人,“吉野”建成时为当时世界第一快舰,舰体识别线黑色。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门,47mm重哈乞开斯速射炮22门,360mm鱼雷发射管5具。

  “浪速”“高千穗”穹甲巡洋舰 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Walker)建造,“浪速”于1885年12月1日建成。“高千穗”1886年3月26日建成。二舰同级,正常排水量3650吨(“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记载为3709吨),舰长91.4米,宽14米,吃水6.1米,装甲甲板厚50-75mm,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mm,炮塔顶及舰桥装甲厚37mm,正常载煤量350吨,最大载煤量800吨,主机功率70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5节,编制325人,“浪速”识别线为黑色,“高千穗”为红色。主要武器:1880年式260mm克虏伯主炮2门(与中国军舰“平远”主炮为同一型号),1880式150mm克虏伯炮6门,57mm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浪速”舰),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高千穗”舰),25.4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mm10管格林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秋津洲”穹甲巡洋舰 英国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1894年3月31日建成。正常排水量3150吨,舰长91.8米,宽13.1米,吃水5.3米,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4座,双轴推进,主机功率8400匹马力,航速19节,装甲甲板厚75mm,炮盾厚115mm,标准载煤500吨,最大载煤800吨,编制304人。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6/11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