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中国空军最黑暗的日子是何原因造成?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4-10-09

  陈晓楠:5月4号,天气依然晴好,这样的天气为日机的轰炸提供了方便。这天一大早日本海军27架飞机分三批次再次飞临重庆,并将轰炸的时间改为了傍晚,黄昏。一方面是因为此时广大市民呢正处于下班高峰,或全家正在准备吃完饭,选择这个时候轰炸,必然导致人群慌乱,造成巨大的杀伤。另一方面,中国空军随着长期消耗,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飞行员越来越不足,日军选择这个时候轰炸,也在有意避开中国空军的拦截,减少损失。日军对这样的战术称为薄暮攻击。

  解说:下午五点钟左右,凄厉的警报声响彻重庆上空。这一次,日机的投弹架上特意装载了大量的燃烧弹。

  高晓星(历史学者):因为重庆有很多的过去有很多民房啊,都是木质结构和竹子就是构成的,所以燃烧的弹呢,它就是可以把一大片的居民区,而且过去的居民区啊,它房子和房子之间呢间隔很小,。所以尤其如果是再加上有风的那个天气的话,这个燃烧弹的这个作用就更大。

  张维(中国航空学会理事):因为这个呢一烧一大片,反正肯定这个烧毁之后的这些房屋啊,它的这个价值要高过炸弹的价值。日本人是后来是这么想的,它对人员的杀伤啊什么,什么是否是平民啊,什么的这些已经不做考虑了,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军事目标,同时进一步震慑打击中国人民抵抗的决心。

  解说:早在1937年11月,日本制定的《航空部队使用法》第103条明确指出,政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包括重要的政治、经济、产业等中枢机关。并且至关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居民,给敌国民造成极大的恐怖,挫败其意志。

  张维:对于重庆的轰炸,是一个无差别轰炸的一个典范。因为当时呢日军发现通过地面部队进攻很麻烦,因为之后就有三峡,有这个很高的山,然后山也爬不过去了,艰苦的自然环境使它地面无法突进,而它的这个靠水面舰艇呢,因为长江越往上,它那个大船越施展不开,大船也不敢往里开,生怕开过去之后,被两边的这个炮就能干掉,所以它的优势施展不了,包括它的装甲部队都没有办法进川,那怎么办呢,只能对重庆进行这种无差别的轰炸。

  解说: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于1939年5月4日的傍晚上演,在头顶上轰炸机的轰鸣和炸弹、燃烧弹落下的呼啸声中,重庆瞬间成为死亡地狱。

  方雄州(黄埔军校第十六期老兵):我们的各方面设备比较差啊,空袭警报也发的比较晚,不是,它飞机已经到了才发警报,跑都来不及跑,所以炸死了很多人。

  夏华(原北京航空联谊会):那是很惨的,血肉模糊不说啊,开肠破肚了都,炸的肚子,整个都炸飞啦。那个血肉都是很难看的。

  解说:在重庆的中国空军顾问陈纳德目睹了日军轰炸的全过程,在他的回忆录中就这这样的记述。日本轰炸机像加拿大天鹅在春天从路易斯安那州飞向北方一样,摆着漂亮的V形阵势,逐渐接近,投弹舱打开了,数百枚银光闪闪的燃烧弹洒落在这个城市里,燃起全城大火,肆虐的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