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有多少中国人,中国人去伊拉克安全吗

首页 > 军事新闻 > 中国军情2014-08-09

 

  军警护卫迟到了很久,终于两辆车开到。一部蓝色警车,一部皮卡。皮卡上架着轻型机关枪,警车敞篷,站着蒙面枪手,只露出两只眼睛。

  警车“乌啦啦”鸣笛,头前开道。皮卡忽前忽后,左右护驾。一车人沉默着,只听见警笛撕心裂肺。小白拍拍心口,小声对我说:“之前不害怕的,看到他们耍枪,还戴着头罩,现在特别害怕呢!”

 

  中国在伊拉克的大型项目很难招到本地工程师。高级技工集中在巴格达,不愿离开家人去外省。而中国工人们,无一不是跋涉两万多公里,把家人留在身后。

 

  在伊拉克的中国人,几乎人人背负这样的故事,无论使馆官员,还是建筑工人。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全馆上下只有大使夫人一名异性。常驻当地的一对中国记者夫妇,办公室摆着儿子一岁时的全家福,而他现在已经两岁,由亲戚照料。

 

  人人都以暂时牺牲,换个好一点的将来:更高报酬,或是下一站,更安逸的驻外地点。为了将来,眼前什么是可以牺牲的呢——自由?欢乐?亲情?爱情?青春?矛盾的是,这些牺牲,往往是为了家庭的共同未来,而放弃的,首先是与家人共处的欢愉。

 

  外国媒体常常感慨,中国人好像“怪物”,不惜抛家舍命。我向一名在伊拉克工作三年的中国企业领导提起这种评论,他不作否认:“我也认为这样不好,因为是被迫的。但是,过去三十年,中国能够实现超常发展,必定因为有人付出了代价。”

 

  营地伊方业主不许外人进现场,我和摄影师中途下车。两天后,收到小白电邮:

 

  “从检查站到项目部一路上,亲眼目睹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的伤害,心灵很震撼!我是第一次因为工作需要来到这个国家。一路上虽然也有一部分建造完好的民居,人们的生活看上去祥和安乐,但是更多的是战争遗留下来的大片废墟和满目荒凉。大量报废的汽车推挤在路边,任凭风吹雨晒,只有路旁的野枣树见证着这个国家曾经的辉煌,如今的荒凉。

 

  当地民众对我们很友好,一路上换了三个检查站,每到一个地方接我们的警察都是快乐地跟我们打招呼,护送我们返程的警察也是微笑着挥手再见。伊拉克人民真是快乐地、充满信心地开始战后重建,对参与国家建设的国际人士也是很友好的!”

 

  结尾,她祝我“阖家欢乐”。

 

  6月19日以来,我和王俊几乎每天通信。从他那里了解到,萨马拉南部营地有1300多人。伊拉克军方刚开始打算空运,不知什么原因取消。随后改用汽车陆路撤回巴格达,但道路安全情况多变,两次尝试无功而返。

 4/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