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研制四代机速度创新记录,中国四代机多项获世界唯一

首页 > 军事新闻 > 中国军情2016-08-13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二、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为航空装备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中航工业贯彻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资源投入,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我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支撑装备研制,有序推进航空技术创新与成熟

  在我国迈向世界强国的进程中,一些国家挑起各种事端意图压制我国发展,使国家安全形势处于紧张的状态。在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下,中央谋划一系列先进武器装备发展计划,这给我国航空装备建设带来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通过大型运输机、战斗机、舰载机、高端无人机、特种飞机等一批重大航空装备的研制,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创新,系统性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中航工业强化战略规划,引领航空装备和技术发展方向。通过滚动研究,规划近、中、远期航空装备和技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线,保证航空装备和技术、工业技术和能力的协调有序发展,以抢占新技术制高点,增强航空工业综合技术实力。

  (二)加强基础研究,抢占世界航空科技制高点

  中航工业以增强原始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宗旨,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坚持基于从科学到技术到工程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遵循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到工程发展的路径,体系性安排装备预研,为型号工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航空科技是一门试验性科学,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设施进行试验验证。为加强基础研究和试验验证能力,抢占航空科技制造点,中航工业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立55家航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国防科技和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着重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和验证;设立多家单位联合的航空技术创新中心,强化战略规划、体系设计和系统设计能力;设立8家国防工业制造创新中心和试验测试创新中心,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设立包括30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内的一批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企业技术转化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三)落实“两化”融合战略,用信息化引领生产方式变革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创新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变革的关键实施工具。打造“信息化航空”,一直是中航工业实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之一。借鉴先进航空装备的工程经验,大力推进基于模型的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大力推进全系统数字化协同、数字化制造和关键环节数字化装配,不仅大大提升航空装备研制的效率,也较好地适应跨代装备发展对制造质量的高要求。比如,在某新型飞机研制中,通过全机采用三维数字设计技术和基于唯一数据源实现跨地域、多厂所间的工程数字化大协同等,使型号从发图到首个零件制造由以前的6个月缩短到7天,部装周期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装配不协调问题减少70%以上。鉴于在“两化”融合上做出的积极有效探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体验中心”和“两化深度融合工业软件研发基地”设立在中航工业,希望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高端制造业“两化”融合的技术体系、工业软件和解决方案。

  当前,全球先进国家都在布局“工业4.0”,我国也做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中航工业结合高端制造业的特点,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和智慧院所体系建设,目前,共有“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协同开发与云制造”等4个项目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11个项目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项。随着“两化”融合战略的深入落实,信息化将会为航空装备研制再次跨越插上新的翅膀。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筑牢创新发展基础

  中航工业深入实施产学研用结合工程,有针对性地扩大产学研创新战略合作单位,合作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已与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多家国内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积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集成全球创新资源,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技术研究协会等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设立海外技术中心,在基础研究领域建立科研和人才培养长期持续合作关系,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中航工业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多层次自主创新投入机制,改变以往仅靠国家投入推动创新的状况。针对部队装备建设急需,自筹研发资金支持在航空科技前沿领域与国外强者展开竞赛,强化技术储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些领域已有重大突破。2008-2015年间,共获得国家科技奖25项,国防科技奖762项。专利申请数36804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22170项;专利授权数1516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578项,到2015年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数11299项。

  (五)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动能

  2015年8月,在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中航工业组建的制造团队项目获得3枚金牌,飞机维修项目获得“优胜奖”,实现中国队参赛历史性的突破,为国家赢得荣誉。中航工业实施“长、家、匠”分离,畅通各种人才的成长渠道和发展空间,让各类人才在自己的领域专注发展,改变以往所有人才都往行政领域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在集团层面打造专业人才体系,在科技创新中注重发挥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作用,构建以“院士、首席技术专家、特级技术专家和一级技术专家”为对象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梯队、以“首席技能专家和特级技能专家”为对象的高层次技能人才梯队。中航工业拥有院士18人、首席技术专家97人、特级技术专家386人、一级技术专家483人,首席技能专家126人、特级技能专家417人。拥有鲁宏勋、黄孟虎等6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杨伟、吴希明等5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方文墨等200余名“全国技术能手”,唐长红、孙聪等近4000名政府特贴专家。

  创新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设立航空报国金奖、“狼团队”奖、型号科研立功表彰、预研立功表彰、专利奖等奖项,对在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特别是设立的“中航工业中青年自主创新领军人才”奖,奖金高达150万元,是我国航空史上奖金最高的奖项,颁发给孙聪、杨伟、樊会涛等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正在探索研究专利持有人的股权、期权激励,确保让科研人员收入有保障、荣誉有机会、发展有空间。通过这几年的大力培养,一大批中青年技术技能骨干成长起来,为我国航空科技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