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记者如何写猎杀拉登报告,为何吓得美国媒体纷纷拒绝报道

首页 > 军事新闻 > 军事观察2016-09-12

一当白宫方面得到暗杀成功的确切消息,私底下的争议也随之而来。本·拉登的尸体据说是在运往阿富汗的路上。奥巴马是遵守同卡亚尼还有帕夏定下的协议,在一周或者更久之后再公布说本·拉登死于兴都库什山脉地区的一次无人机攻击,还是立即向公众传递这个好消息?被撞毁的这架“黑鹰”给了奥巴马的政治顾问们一个绝佳借口:他们催促奥巴马尽快公布。爆炸声和火光根本就盖不过去,此事肯定会被泄露出去。白宫必须抢在五角大楼之前“说出故事”:等得越久,政治筹码就越轻。

并非所有人都同意,也有人认为必须信守与巴基斯坦的协议。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就是其中最敢于直言的人物。在名为《责任》的回忆录里,他写出了自己的愤怒:在散会前,也就是说,在总统还没来得及上楼去告诉美国民众这个消息之前,我提醒在场所有人记住这一事实:海豹突击队在暗杀本·拉登时所用的技术、战略乃至行动规程都同我们每晚在阿富汗使用的一模一样……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对突击行动的所有细节保持沉默。这一点至关紧要。我告诉他们,我们需要说的,就是我们已经杀死了本·拉登,仅此而已。所有人都同意不透露细节。这个承诺大概生效了五个钟头。白宫和中情局是第一批泄密者。他们等不及要吹牛和邀功了。他们常常把细节说错……但信息仍是源源不断漏了出去。我火冒三丈,有一次忍不住对多尼伦(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尼伦)说:“这些人为什么不他妈闭上嘴?”但说了也是白说。

退休官员说,奥巴马的声明是仓促拼凑下的产物,而他那群政治顾问更将其视作政治文件而非正式文告,因而无需通过国家安全部门的批准。在接下去的几星期里,这一系列自私自利、漏洞百出的文件制造了舆论场的大混乱。奥巴马称白宫是在去年8月通过“一条可能的线索”,发现本·拉登就在巴基斯坦。但在中情局许多人看来,这一声明指向了某个具体事实,比如说,有人告密。所以白宫方面又发明了一个新的故事,说是中情局无与伦比的情报员们发现了本·拉登的一个通讯网络,正是通过它,本·拉登才能一直遥控指挥“基地”组织。奥巴马还表扬“一小支美国队伍”在行动时没有伤及平民,他说:“在一阵火力交接后,他们杀死了奥萨马·本·拉登,之后派人守住他的尸体。”这么一来,又得编造两个细节:那场从未发生过的交火究竟是怎么进行的,那具尸体后来又是怎样处理的。奥巴马接着又赞扬了巴基斯坦人:“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我们同巴基斯坦之间的反恐合作,我们才发现了本·拉登藏身的那个院子。”这一声明又把卡亚尼和帕夏置于险地。白宫方面只能忽视奥巴马的讲话内容,命令所有人在面对媒体时,坚称巴基斯坦从头至尾都未参与暗杀。奥巴马高调暗示他本人及其政治顾问们事先都不能肯定本·拉登就在阿伯塔巴德,他们得到的只是“大概”情报而已。细节正是在此基础上丰满的:为了证明他们杀对了人,海豹突击队让一个6英尺高的队员躺在尸体旁作参照(众所周知本·拉登是6英尺4英寸至6英尺6英寸之间);之后又声明对尸体进行了DNA测试,结论很明确,被杀的就是本·拉登。但据退休官员所言,在海豹突击队的早期报告中,并没有说清本·拉登的尸体(或其中一部分),被运回了阿富汗。

退休官员说,被奥巴马此举弄得心烦意乱的不止盖茨一个。“但只有他在抗议。奥巴马出卖了所有人,盖茨不过是其中之一。这并不是什么战术。事实是,美国人同巴基斯坦人的确有协议在先,但并没有考虑到万一情势有变,该披露什么不该披露什么,并没有什么应急措施——这一点甚至都不在讨论范围内。因此,当事情真的不妙时,他们就只好临时抱佛脚,编个故事来应付。”某些谎话还是有其正当理由的:要考虑到那个巴基斯坦泄密者的人身安全。

奥巴马讲话才刚结束,白宫记者团就收到一份简报,上面说杀死本·拉登是美国“长期以来精细且高度发达的情报工作所达到的巅峰”,情报工作人员们全力追踪本·拉登的通讯团队,据信其中的一个同本·拉登的关系十分密切。记者们被告知,中情局人员及国家安全局分析专家组成的一个特殊工作队追踪到了阿伯塔巴德一座价值百万美金、警卫森严的大宅。在几个月的监视后,美国情报界以“高度的自信”认定里面的目标人物身价不菲,他们“通过评析,认为此人十有八九就是奥萨马·本·拉登”。简报还称,美国突击小队的成员在进入宅子后同对方发生了冲突,三个成年男子被杀,其中两个据信是本·拉登的情报员,另一个就是本·拉登。在记者们问到本·拉登在当时有否采取自卫时,一个情报官确认说:“他在当时确实有过反抗,他是在双方交火时被杀的。”

第二天出场的是约翰·布伦南,他那时是奥巴马的高级反恐顾问。他肩负重任:既要替总统歌功颂德,又需为其文过饰非。他那份关于突袭及事前计划的声明更为详尽,但同样充满误导。布伦南很少在公共场合讲话,他说海豹突击队的一组人承担了这一任务,他们得到的指示是,尽量活捉本·拉登。他说,就美国政府掌握的信息看来,巴基斯坦政府或者军方并不知道本·拉登的下落:“在我们的人和飞机撤离巴基斯坦领空之前,我们都没有去联络巴基斯坦方面。”他强调奥巴马作出这一暗杀决定的勇气,补充说在突袭开始前,白宫都没有得到确信,证明“本·拉登就在那个宅子里”。他说奥巴马“下达的命令,在我看来是切近记忆里最具胆识的总统令之一”。在布伦南嘴里,被海豹突击队杀掉的人增加到了五个:本·拉登、情报员和他的兄弟、本·拉登的一个儿子,还有那个据说是被本·拉登用作肉盾的女人。

当被问到本·拉登是否朝海豹突击队员开了枪时(一些记者被告知确实如此),布伦南开始复述以下这段堪称“白宫防身咒”的说辞:“他同那些进入屋子的人交了火,但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坦白说,我不知道……发动恐怖袭击的本·拉登就在那儿……住在一个远离前线的地方,躲在一个女人后面(他把那女人拉到前面当人肉盾牌)……我觉得这些都说明了这个人的本质。”

盖茨也反对布伦南和莱昂·帕内塔生拉硬扯,说美国情报机构是通过水刑及其它种种逼供方式,才最终得到本·拉登的下落。“当完成任务的海豹突击队还在飞机上时,各种说法就已经在国内传开了。情报机构的人清楚真相,”退休官员说,“这些故事是一群返聘的中情局老官员编出来的。行动策划者请他们帮忙掩盖,所以这些老前辈就出谋划策,说干脆就承认我们是靠了严刑逼供才挖到关于本·拉登的一些情报的。”而那段时间里华盛顿正在考虑是否要给那些逼供的中情局间谍量刑。

“盖茨告诉他们说这行不通,”退休官员说,“他从来都没想过要同流合污。他很清楚这会大大影响到前程,明哲保身才是上策。但政府、中情局还有五角大楼都认为这个说法可行。海豹突击队里没人料到奥巴马会发表电视讲话,向全国公布这次突袭。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火冒三丈——本次行动‘作业安全’,在他们是引以为豪的。”退休官员说,特种部队担心“如果这次行动的真相被泄露出去,白宫那伙人会怪到海豹突击队头上”。

白宫的对策是让海豹突击队闭上嘴。5月5日,突击队的每一个成员(他们已经回到了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基地),以及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一些领导人都被要求填写一张由白宫法务室起草的保密表,任何在公开或私人场合讨论这次任务的人,都会受到民事处罚,还会被起诉。“海豹突击队很郁闷。”退休官员说。不过,和时任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的威廉·麦克雷文将军一样,大多数队员都保持了沉默。“麦克雷文气不打一处来,他知道自己被白宫耍了,但当时他还是个彻头彻尾的军人,并不熟悉政治操作。他清楚,同总统唱反调总不是件光荣的事。在奥巴马公布了本·拉登的死讯之后,所有人都只能绞尽脑汁,编出个说得过去的故事来,而这次行动的策划者们,就只能留下来背黑锅了。”

没过几天,早先声明里一些夸大和失实的细节就包不住了,五角大楼又公布了一系列澄清文告:是的,本·拉登被射死时手无寸铁;是的,本·拉登也没拉他老婆做人肉盾牌。大体说来,媒体还是能接受白宫这种解释的——为了抚慰媒体界对暗杀细节的狂热探求,出现些小漏误也都情有可原。

为刺杀本·拉登,海豹突击队不得不杀入重围:这一谎言经久不衰。迄今为止,海豹突击队里作出任何公开声明的,只有两个:马特·比索内特写了本名为《艰难一日: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的实录,是关于这次行动的第一手资料。此书在2012年9月出版。两年之后,罗伯·奥尼尔接受了福克斯新闻的采访。而在这之前,两人都已离开海军。他们都朝本·拉登开了枪。两人的说法在

许多细节上都有出入,但基本上都成了白宫版本的佐证:在描述海豹突击队突入重围,杀与被杀都在电光火石间时,更是如此。奥尼尔甚至对福克斯新闻说他和他的队友都以为“自己会死”,“我们演练的次数越多,就越发意识到……这次任务是有去无回的。”

但退休官员告诉我说,在海豹突击队最初的任务报告里,并没有提及交火,甚至没说遇到过任何的反抗。比索内特和奥尼尔之所以将其渲染为危机四伏的戏剧化场面,是内心深处的虚荣在作祟。退休官员说:“本·拉登从头到尾都没反抗,这个事实让海豹突击队很挂不住脸。他们当然要拿出种说法,证明自己如何临危不惧。这些人在酒吧喝酒吹牛时难道会说那天是‘轻松一日’?省省吧。”

退休官员说,交火情节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另一点上:如果说本·拉登是束手就毙的,那他的警卫们是干什么用的?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恐怖分子身边,肯定会有24小时的贴身保镖。“再有,被杀的人里面还必须有个情报员。但这人根本不存在,我们也不能把他凭空变出来。巴基斯坦人已经被拖下了水,这时候也只能跟着我们唱戏。”(突袭过去两天后,路透社登出了三个死者的照片,说是从三军情报局某个官员手上买到的。迟些时候,三军情报局的一个发言人证实了其中两个就是传闻中的情报员和他的兄弟。)

这篇谈猎杀本·拉登的调查报告到底说了啥?吓得美国媒体都不敢登

奥巴马向全国宣布拉登死讯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