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工业的基础差,底子薄,在反坦克导弹武器的研制方面更是“一穷二白”。但是,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我国科研人员发扬老兵工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光荣传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用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相继研制出了一代代性能良好的反坦克导弹。作为国产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诞生的见证人,我对此更是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感触。尤其是回忆起我们在研制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幕幕悲喜交加的情景,仍是感慨不已。
一、勤务指南作蓝本
记得那是1962年,刚刚成立不久的炮兵技术研究院一所在所长卢伟如的带领下,决定着手研制我国第-代反坦克导弹,代号为J-201。然而,当时的一所,既没有类似产品的样品,也没有相关的资料,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从苏联引进过一些导弹的相关技术,有地空、空空、岸舰等多个品种,然而就是没有导弹家族中个头最小的反坦克导弹。
这第一步怎么迈?无疑成了摆在我国年轻的科研人员面前最迫切的难题。
此时,曹刚川等同志刚从苏联留学归来,给我们带来了苏联3M-6反坦克导弹的教材和使用说明。这对于第一枚反坦克导弹研制人员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这些资料对我们决定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项目的研究方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后来我们没有直接采用这个方案,因为它是车载型,而我们要搞的则是便携式,但是,苏联3M-6反坦克导弹的相关资料促成了我们下决心采用有线制导方案,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反坦克导弹的原理、结构也很有参考价值。
后来,我们获得了西德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柯布拉”的勤务指南,该勤务指南对“柯布拉”的结构与性能参数有着比较详细的介绍。所以,对于在反坦克导弹事业上刚刚学步的我们,只能临摹“柯布拉”,别无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从外形来看,我们研制的J-201反坦克导弹酷似西德的“柯布拉”的原因。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