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J-201-铺路的石子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J-201终于于1973年1月批准设计定型。但是,J-201反坦克导弹最后并没有列入装备体制,也没有批量生产,其原因有多种猜测,有的人则把它归咎于一次表演试验中的一发故障弹。
1977年8月10日、17日和9月15日,J-201在北京南口靶场进行了三次汇报试验,对1400米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射击取得了21发15中的骄人战绩。但是就是在这个重要时刻,发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故障。一发导弹在飞行中意外坠地,此后该导弹失去了控制,突然掉过头来向阵地方向飞来,多亏导弹自行坠落在靶场的空地上,没有产生严重后果。可是这样的故障发生在向领导机关汇报表演的关键时刻,着实让人后怕。出现这次故障固然是J一201项目的不幸,但并不是J-201没有装备部队的根本原因。
其实,当J-201定型之时,测绘仿制苏联“赛格”反坦克导弹的“红箭”-73项目已经展开。就在这次J-201汇报试验之时,即将定型的“红箭”-73也在同场竞技。
J-201的研制依据是西德的“柯布拉”,而“红箭”-73则是苏联的“赛格”。“赛格”和“柯布拉”同属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都是目视跟踪、三点导引、手动控制、导线传输指令,但“柯布拉”是第一代的早期产品,而“赛格”则是晚期产品,“赛格”的性能与技术水平全面优于“柯布拉”,不但射程远、飞行速度快、威力大,而且勤务性好。比如“赛格”的射程是“柯布拉”的两倍,“赛格”的尾翼可以折叠,包装箱的体积很小,而“柯布拉”的尾冀很大,又不能折叠,包装箱个儿很大。因此,相比之下,J-201肯定不如“赛格“。竞争结果“红箭”-73胜出应是意料之中。
但是需要肯定的是,J-201反坦克导弹的贡献并不在于它列不列装,而在于它是我国根据一本国外的勤务指南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型反坦克导弹,是我国反坦克导弹事业的铺路石。另一方面,它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研制队伍,促成了我国反坦克导弹研究基地的建立。就是这个基地,后来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反坦克导弹研发中心;就是这支研究队伍,在后来的四十多年里,屡战屡胜,为我国反坦克导弹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三、四省区大干“红箭”-73
“红箭”-73的研制成功,包含着我国科研人员的太多努力与心血。
1969年发生的珍宝岛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国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