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汪精卫谈抗日:即使抗日胜利中国也会变苏维埃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4-07-29

则”的提出,“共同防共”便是其中之一。及至1935年秋,日德意“防共协定”开始酝酿,汪以“机不可失”,乃与三国联络进行,以谋中日德意四国建立一条联合“防共”阵线。不意这年11月1日汪在南京被刺受伤,继以辞去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次年2月,赴德养病,仍欲借此进行“共同防共”的使命,据云亦得蒋的同意。不意甫经法国,蒋忽电汪中止进行。事后得知蒋氏变计,派陈立夫赴欧与苏俄方面“勾搭”。汪极愤慨而失望。

汪氏当年“妥日”政策,颇为国人所不满;国民党内部亦颇有反对之声。但与汪氏同调者,在“党国要人”中,实亦不乏其人。据陈立夫在其《成败之鉴》所述,彼与戴季陶曾有“大方针”之商量,以转移日本之侵略政策。其策即谋与日德意联合,使日本采北进战略(对俄),毋使西进(对华),并予日本以便利,使两虎相争,以解除中日战争之危机,戴且有意赴日进行。然汪以此策不易做到。

1937年11—12月间,中国抗日战争南北战场均告失利,当首都南京失陷前后,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奉其元首希特勒之命,调停中日战争,两度转来日本之议和条件。第一次在11月末,南京尚未失陷;第二次在12月底,南京已陷,条件亦苛。政府要员集于汉口,以为既不能战,即须求和,汪尤极力主和。惟日方条件“非我所能堪”,亦有主战者。山西阎锡山有举足轻重之地位,亦应命来汉商决和战大计。抗战之初,彼属主战且与中共军合作者,今亦变计而主“联合防共”了。据当时之军令部长徐永昌《日记》(1937年12月27日)记阎到武汉后之意见:

晤阎先生,渠对外交,以为非有突破策略不可:即询德使中国加入日德意之防共协定如何?日如允中国加入,自须平等待我;否则,可以证明日之侵我,非为防共(原注:日对列国总以为中国不防共为口实)。午,渠等会议,已决定以此方式答询德使矣。

这正是汪所致力的中日德意四国“联合防共”的阵线;此亦戴季陶、陈立夫的“大方针”。据陈《成败之鉴》记述,此项“大方针”亦在此时向陶德曼提出建议云:“轴心国家应该联合起来,要日本往北进,德国向东进,这才是轴心国家的目标”;“让日本、德国、中国联合起来,先把苏俄打跨”;“苏俄被打垮以后,共产主义就被消灭”。此等“大方针”,似曾经过讨论,然以意见纷歧,致无结果。徐永昌《日记》(1938年1月5日)云:“由近来每个人之主张及日前李德邻(李宗仁)之态度,觉对内之不易言和较对外尤难。”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