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汪精卫谈抗日:即使抗日胜利中国也会变苏维埃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4-07-29

1938年1月6日,蒋、汪等要员集会,正式讨论和战大计,显然由于蒋的影响,主和声势减弱。首先由汪报告,仍倾向主和,转述德使意见,谓“中俄过于接近,甚失英、美之同情,德国所以盼中日早和者,恐日本消失国力太甚耳”。意即中俄不宜接近,早日与日言和,俾日有力对俄。张群对此略有补充。惟程潜、孔祥熙主张持久抗战(徐永昌评为取悦于蒋)。阎锡山态度亦变,表示“一切应听中枢主张”。白崇禧未发一言,仅对阎云:“今日中国舍俄援无路也。”(见徐永昌《日记》)

德使陶德曼调停未成,汪颇责怪蒋为斯大林所左右。汪认为中国只能被动作战而不能自动言和,中受了共产党的“抗战到底”口号所害。迨至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国民党内主和之声再起。是月24日王世杰《日记》有云:“闻我军事当局已决定放弃武汉,一切

均在实施中。今日在汪精卫先生处参加谈话会,汪、孔(祥熙)均倾向于和平。”又26日记:“外间盛传和议,汪、孔虽倾向于结束战争,然日人表示坚持以蒋先生下野为先决条件,亦不敢公然作议和之主张。”实际上,汪已暗中与日方进行议和。条件谈妥,乃于12月18日自重庆潜达河内,走上“投日”之路了。汪之出走“投日”,依照蒋介石之说,实犯了“恐日”、“恐共”之病。且犯此病者,非仅汪等少数人,国民党内与汪同调者大不乏人,不过未随汪氏出走而已。其时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胡景伊曾有《肃清在位之汉奸》之提案,意在反对同情于汪和议主张之人,尤注意张群与陈立夫。为蒋所阻止。然此病不除,中国抗战前途,蒋之领导地位,可能受到影响。故在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上,蒋做了一次长篇的讲话,题为《外交趋势与抗战前途》,对于党内“恐日”、“恐共”之病,作了批判,意在稳定内部动摇心理;对于中俄及国共关系,以及德意日防共协定,作了分析;对于汪氏和他之间的不同意见,做了颇为具体的解释;特别说明“抗战到底”问题,指出“有人(似指汪)以为抗战到底的口号,是共产党害了我们,心理不免恐慌”。蒋则认为依此方针来做,没有什么可怕的。国民党这次全会曾秘密通过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显为纾解内部“恐共”心理,出于“自救”的需求。或有认为国民党从此“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免有所误会了。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