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瓶儿三次“性福”婚姻李瓶儿怎么死的

首页 > 野史传奇 > 野史秘闻2014-10-19

  为什么“情熟”之际会突然恩情尽失呢?发生了何种难堪的事了呢?第34、35和39回已经暗示:李瓶儿与书童一类人物私通了。如果与李瓶儿争宠的潘金莲一类人物,听到平安儿含恨截舌的话后,告了状。其结果必然会像第12回所写的潘金莲偷琴童那样,西门庆会强迫她脱光衣服,用马鞭子抽她。这应该是李瓶儿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不写不能明其心性;但是,作者又不愿意这样写她,他改变了写法:李瓶儿挨打和上吊的事情虽然写了,却将原因改成招赘蒋竹山。其实,招赘蒋竹山与私通书童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西门庆的背叛。但是,招赘是在婚前,李瓶儿有此自由,不太难堪;私通是婚后,那就太可耻了。作者宁愿写招赘而不愿意写私通;但他又要“明心见性”地写出真相,所以只能明写潘金莲偷琴童,李瓶儿招赘蒋竹山,并且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提前了,利用时间差改变了事件的性质。这样写的好处是既能表现李瓶儿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又能让李瓶儿死于得宠之时,只不过是死于潘金莲的迫害,而不是死于私仆。这样就可以把李瓶儿写成“德妇”。然而事实就是事实,虽然作者处心积虑,但字里行间却不能不有意无意地露出某些事实真相。其实,潘金莲是李瓶儿淫心的幻化影子,李瓶儿死于潘金莲之手就是死于自己的淫情。但是,任何巧妙的谎言都难以自圆其说,总会露出掩盖不了的马脚。何况李瓶儿原型真实的形象是那样刻心铭骨,作者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了,驱之不散,除之不尽,因此还是变相地流露了出来。当然也有可能,李瓶儿的故事所反映的是作者生活中的真实,李瓶儿原型应该是作者的亲人,所以作者不愿意如实描写;但是他又非常怨恨李瓶儿原型曾经给他和他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不写不能消除他的心头之恨,不写不能对得起他的父祖,所以他才采取各种暗写的手法把真相隐藏在故事情节之中,曲折隐晦地表现了自己的写作心态和自己的身份。这恰恰能证明作者是为写李瓶儿原型的恩恩怨怨才写作《金瓶梅》的。这种写法完全符合弗罗伊德所说的做梦机制和人类心理:“受过震惊,有过严重心灵创伤的人,在梦里常常回到受创伤的过程中。”“梦中必定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力图表现某物,另一种却竭力阻止前者的表现。这场冲突的结果便是外显的梦”(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第29讲,11和27页),这外显的梦便是《金瓶梅》所写的故事。

  易数的内容就能表现李瓶儿上吊而死的真相:正因为发生了偷书童的可耻事件,才会发生出人意料的“可怜情熟恩情失”、“屠羊看虎威”的特殊情况。正在情熟得宠的李瓶儿,突然发生如此丢人的偷情事件,又挨了鞭打受了羞辱,可以想象得出她是多么尴尬,多么见不得人。在恩情尽失、情面丢尽的情况下,李瓶儿走投无路,感到绝望,一怒之下,就会像第19回所描写的那样去上吊。上吊之后也可能像第19回所写那样被人救了下来,如果这时发生了像第26回所写的宋惠莲第一次上吊后的故事情节:“两下里做人难”的孙雪娥趁“群鸭打凤”之机,像打骂羞辱宋惠莲那样打骂羞辱了李瓶儿,李瓶儿也就会像宋惠莲那样毅然决然地再次上吊,结果就会身亡。这样,李瓶儿就真的像第21回酒令所预言的那样:“六娘子,醉杨妃,落了八珠环,游丝儿抓住了土酴醿架。”这样也就完全符合了易数概括的“可怜情熟恩情失”和“屠羊看虎威”的局面,李瓶儿就会“命入鸡宫叶落里”,一命呜呼。究竟如何,请看下面的故事:

  (二)玉箫女的两世姻缘

  第62回写李瓶儿死了,第63回写为了祭奠她,亲朋伙计晚夕来伴宿,叫了一起海盐子弟搬演戏文:“下边戏子打动锣鼓,搬演的是韦皋、玉箫女两世姻缘《玉环记》。生扮韦皋,净扮包知水,同到勾栏里玉箫家来。”那妈儿出来迎接,包知水道:“你去叫那姐儿出来。”妈云:“包官人,你好不着人,俺女儿等闲不便出来。说不得一个‘请’字儿,你如何说‘叫他出来’?”小玉听见下边扮戏的旦儿名字也叫玉箫,便把王箫拉着说道:“淫妇,你的孤老汉子来了,鸨子叫你接客哩,你还不出去!”扮末的上来,请问西门庆:“小的‘寄真容’的那一折唱罢?”西门庆道:“我不管你,只要热闹。”贴旦扮玉箫唱了一回。西门庆看唱到“今生难会,因此上寄丹青”一句,“忽想起李瓶儿病时模样,不觉心中感触起来,止不住眼中泪落,袖中不住取汗巾儿搽拭。”

  这一段故事很有深意,所谓《玉环记》写的是公子韦皋与妓女玉萧的两世姻缘,说的是公子韦皋与妓女玉萧相好,有婚姻之约。后来韦皋上京应试,玉萧病重,临终前自画真容。韦皋做高官时收到真容,始知其亡。再后,韦皋见一女子酷似玉萧,那是玉萧托生的。几经波折,终结夫妻,成就了两世姻缘。值得注意,故事专门写小玉拉着玉萧说:“鸨子叫你接客哩!”而且故事还写西门庆看唱到“今生难会,因此上寄丹青”一句,忽想起李瓶儿病时模样,更进一步把《金瓶梅》的故事情节与《玉环记》联系了起来。由于在《金瓶梅》中画真容的只有李瓶儿,此戏正是为祭奠她才演出的;而且西门庆明明把玉萧画的真容与“李瓶儿病时模样”联系起来,可见李瓶儿就相当剧中“寄丹青”的玉萧。值得注意,故事专门写小玉拉着玉萧说:“鸨子叫你接客哩!”这样就把丫鬟玉萧与剧中玉萧联系起来,问题在于丫鬟玉萧是自画真容的玉萧,还是与韦皋结成夫妻的“再世玉萧”呢?由于李瓶儿在故事中的确被画过真容,丫鬟玉萧没被画过真容,所以丫鬟玉萧只能相当剧中的再世玉萧,李瓶儿才相当剧中“寄丹青”的玉萧,而现在演戏时李瓶儿已经死过,完全符合剧情。

  接着第64回写:不想今日西门庆归上房歇去,玉箫赶人没起来,暗暗走出来,与书童递了眼色,两个走在花园书房里干营生去了。不料潘金莲起的早,于是轻移莲步,款蹙湘裙,走到花园书房内。偶然听见里面有人笑声,推开门,只见他和玉箫在床上正干得好哩。便骂道:“好囚根子,你两个在此干得好事!”唬得两个做手脚不迭,齐跪在地下哀告。这段故事情节表明丫鬟玉萧与书童发生了关系,丫鬟玉萧当然就更像《玉环记》中的再世玉萧了。如此说来,书童就相当公子韦皋,《金瓶梅》故事重现了玉萧女再世姻缘的剧情。《金瓶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显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表明:李瓶儿与书童的情外情是真的,它就相当玉萧女生前与公子韦皋的姻缘。故事接着写金莲道:“贼囚根子,你且拿一匹孝绢、一匹布来,打发你潘姥姥家去。”书童连忙拿来递上。金莲径归房来。“那书童见潘金莲冷笑,领进玉箫去了,知此事有几分不谐。向书房厨柜内,收拾了许多手帕汗巾、挑牙簪纽,并收的人情,他自己也攒勾十来两银子;又到前边柜上诓了傅伙计二十两,只说要买孝绢。径出城外,雇了长行头口,到码头上,搭在乡里船上,往苏州原籍家去了。”

  这段故事说明书童的奸情被发现后逃跑了,这就说明他注定就是一个将逐散(蒋竹山的谐音),与主人爱妾通奸其将来能不被逐散吗?这不就吓跑了嘛!吓跑了岂不就是逐散了。说来说去,所谓书童与玉萧勾搭,乃是书童与李瓶儿勾搭的一种变相暗写罢了;原来书童就是蒋竹山。恰恰在李瓶儿刚死之时,故事专门记述了书童跟玉萧偷情被潘金莲当场抓住的情节,书童为此吓得逃跑了。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个时节写这个故事呢?前面潘金莲骂书童“左右日你家爱娘子”时,书童为什么没害怕,更没逃跑;偷了个丫环怎么就吓跑了呢?而且不早不晚,偏偏在瓶儿刚死未葬之时逃跑呢?故事已经证明他就是李瓶儿上吊致死的祸首,他敢不跑吗?

  综上所述,表明作者采用种种巧妙写作方法意在表明:李瓶儿与书童之间有私情,而且还牵扯到私生子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事被西门庆发觉了,将会发生何种情况?在恩情尽失、情面尽丢、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瓶儿必然会在一怒之下上吊身亡。这样,书童就失掉了李瓶儿的保护,除了逃走还能有别的什么办法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64回写的回前诗:

  “着人情思觉初阑,试吧鲛绡仔细看。

  到老春茧丝乃尽,成灰蜡烛泪初干。

  鸾交凤友惊风散,软玉娇香异世同。

 13/15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