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中国十大元帅排名顺序内幕 待遇也各不同【图】

首页 > 红史 > 中国野史2014-11-13

  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 剑 英一直是“中 共 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得知自己被评为元帅后,叶 剑 英马上想起了牺牲的战友:“可惜啊,如果叶挺在,新四军就出了两个元帅。”陈毅的应答则多了分风趣:“如果叶挺在的话,我们就有两个叶元帅。”

  十位大将的评选,也同样综合考虑了“山头平衡”的因素和当时的职务因素:

  粟裕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建国后曾任总参谋长;徐海东是陕北方面的代表,是红二十五军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任军团长。

  黄克诚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虽然战绩、资历并非最优,但时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陈赓是第二野战军 的代表;谭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山头平衡无关;萧劲光是第四野战军的又 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张云逸的大将军衔几乎完全凭资历获得,十位大将中他年事最高,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也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罗瑞卿来自华北野战军;王树声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则来自红二方面军。

  

揭秘新中国十大元帅排名内幕 待遇也各不同【图】

  晚年时期练习书法的萧克上将

 

 

  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是参考因素

  除了“平衡山头”、时任职务、资历、业绩等因素外,这些将领们在中 共早期革命斗争的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对他们的授衔结果有所影响。

  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来有资格入选大将,但他在长征中斗争时保持了沉默,被认为是站在了叛徒一边。用萧克自己话说是“站错了队”。这成为认为其“在历史上不正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了他没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因素之一。

  参加了《萧克回忆录》的编撰工作的周炳钦认为,“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萧克不仅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还有着与同时授衔的共和国元帅们相处共事的特别经历”,“在这次授衔的55名上将中,他名列榜首。

  也许这并没有表明其戎马生涯的真实价值,授衔前主席曾亲自找他谈话,对他说,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与萧克的个案相对照的是林 彪。林 彪在十大元帅中资历排在倒数第二位,却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除了基于战功,他因为在关键时刻支持党的领导而赢得主席的欣赏和信任,也是原因之一。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