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价中印边境战争,外媒怎么评价中印战争

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2014-09-02

  从11月16日开始,中方进行了第二阶段反击,在瓦弄方向击溃印军一个旅,在西山口-邦迪拉方向歼灭了印军最精锐的第4师的主力。当时解放军只投入四个师的兵力,可谓小试锋芒,无论大仗、小仗却都取得压倒性胜利。印军损失近万人,其中被俘3900人;中国军队伤亡2400余人,无一人被俘。

  中国军队的反击作战,范围只限于传统习惯线的中国一侧,并未进入印度境内,印方却出现了一片惊慌。当时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军队会乘胜深入印境。

  然而,中方考虑到惩罚性打击的目的已达到,于11月21日突然宣布停火,并从12月起至翌年3月,将部队撤回到1959年11月时的实际控制线本侧20公里之后。

  打过实际控制线又撤回来,这是中共中央在反击开始时便确定的决策。

  从政治上看,乘胜即收才符合中国一向主张的不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原则,能很好地显示和平诚意,被一些外国舆论称为“潇洒之极”。

  从军事上看,中印边界是中国用兵的一个“瓶颈地带”。在长达数千公里的砂土路面上,一辆运油车往返于前线,自己就要消耗半车油。靠这样的高原公路,想保障大军长期作战根本办不到。获胜后凯旋而归,在军事上也能保持主动,避免陷入被动。

  当年毛泽东曾总结说,对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叫政治军事仗”。这一仗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主要是在国际上打下对方的嚣张气焰,教训其不得再超过实际控制线进犯,并不是想以此解决边界问题(事实上也解决不了)。毛泽东还估计,中印边界打一仗,可以争取10年的边境安定。

  现在已经50年过去,中印边界基本上都是稳定的,这就完满地达到了作战目的。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则有待于将来各方做长久的努力。

 

 

  外媒震撼评中印未来大战:六大因素证明印完败

 

  我预见到中印之间未来必有一战。一个世界银行的(也许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前任主席最近表示,在2050年之前,中国和印度在GDP方面会取代G7的作用。并且很多人认为中国和印度将会是下一个世界超级力量。这两个国家不断地以神奇的速度发展着。中印的基础间有很大不同,就政府而言(民主VS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经济(中国将自己的资本朝向工业,而印度更多朝向服务业)。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