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0年,中国海军知识象征性地接收了十几架直一8就不再采购了,而陆军航空兵也只采购了不超过十架的直一8。至于直一8反潜型的研制,由于可使用的海上作战平台数量太少,所以对中国海军不具备太大吸引力。一时间,直一8的发展似乎进入了尴尬境地。但在2003年后,随着涡轴6发动机一系列问题相继得到解决或改善,使直一8的性能缺陷基本得到了弥补,达到了SA321Ja的水平。于是,中国海军又开始逐步接收了一定数量的直一8,用途也扩大到中远海搜救和垂直登陆等方面。2005年最新改型的直一8F型,由于换装了采用数字控制技术的PT6B一67A发动机,不仅功率提高了30%,而且可靠性、使用寿命、大修时间等也都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而且,直一8F的载重能力提高了20%,升限提高40%,再加上全新的综合化航空电子设备的采用,其可操纵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也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更适合海上使用的要求。
在直一8F基础上改装反潜型的可能性从目前情况分析非常之小。因为直一8虽具有内部空间大、载重量大、航程远、用途广泛等优势,但中国海军一线主力作战舰艇中没有可以搭载它的平台,而依靠编队中数量有限的军辅船来搭载不仅不会对整个海上作战编队的航空反潜能力产生大的影响,反而还会加重后勤保障的复杂程度。加之国产直一9C反潜直升机已研制完成,因此海军对直一8这类大型反潜直升机的需求已明显降低。随着中国海军对两栖作战的日益重视及新一代大型两栖舰艇的服役,加强垂直登陆能力及中、远海直升机运用能力就显得更为紧迫。由于直一8F是中国现有大型直升机中最为理想的型号,如果PT6B一67A发动机的供货不出现问题,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中国海军未来相当中时期内最主要的海上运输及搜救型舰载直升机,甚至会在中国海军早期预警直升机研制领域有所作为。
SA365N的引进与直一9直升机
在70年代中期与法国就引进sA321Ja舰载直升机进行谈判时,中国并没有过多考虑反潜型的引进问题。但随着同美、欧等先进海军强国的接触逐渐深入,西方现代化海军建设思想及先进装备使中国海军深深感到了自身存在的巨大差距。特别是国外已发展十多年的反潜直升机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现代反潜技术和反潜装备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已使反潜直升机成为各国海军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基础研制和相关技术却基本是空白。中国海军一方面缺少可搭载直升机的大、中型作战舰艇(当时已装备的“江湖”级护卫舰和“旅大”级驱逐舰均没有考虑搭载直升机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内的直一5和从苏联引进的米一8直升机也不适合改装成舰载直升机,因此海军的航空反潜能力异常薄弱。很明显,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解决,将会严重制约中国海军整体海上作战能力的提高。
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作战舰艇搭载直升机的前期试验工作,一方面通过改装在役主战舰艇来满足搭载直升机的要求,解决直升机搭载平台的问题;另一方面决定通过有利的外部条件,积极与国外就引进专用反潜直升机进行谈判,以解决舰载直升机的来源问题。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对日后中国实现作战舰艇直升机化和国产反潜直升机的研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1985年开始,中国海军分别在“旅大”级驱逐舰“济南”号和“江湖”级护卫舰“四平”号上加装了直升机机库和飞行甲板,以探索中型驱护舰是否具有搭载、使用直升机的能力。虽然在随后的试验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但避免了后来中国设计第二代驱护舰时类似问题的出现。
中国当时与众多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交流中,以法国最为典型。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这段与西方之间的所谓“蜜月”时期,中国海军引进的技术和武器中有70%是从法国获得的(如大功率舰壳声呐、潜艇声呐、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多用途对空/对海雷达、作战情报指挥系统、大功率舰用柴油机、反潜直升机、直升机着舰系统等)。中国在引进SA32lJa“超黄蜂”舰载直升机后不久,又开始考虑从国外引进一、二种技术较为先进的直升机及相关技术,以提高直升机工业的研制能力(这就是后来从法国引进的SA365N“海豚”直升机和从美国引进的S一70C“黑鹰”直升机),缩小在现代直升机领域与发达国家间的巨大差距,从而从基础上带动中国整个航空工业乃至各军、兵种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
热点